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悖论和道德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思维内容可将悖论分为理论型悖论和知行型悖论;在理论型悖论中包括逻辑学悖论、哲学悖论、学科悖论等;在知行型悖论中,包括同各学科悖论相对应的学科知行型悖论。道德悖论是学科悖论的一种,包括理论型道德悖论和知行型道德悖论;理论型道德悖论有道义逻辑悖论和伦理悖论;知行型道德悖论则称为德行悖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狭义逻辑悖论问题的相对解决,逻辑悖论研究的未来重心将向悖论方法论领域迁移。悖论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和概括逻辑悖论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形成一般悖论方法论;以悖论方法论为基点,建构演绎科学与经验科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运用悖论方法论,解决具体学科中出现的悖论问题,实现具体学科的理论创新;发挥悖论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解悖功能,消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尖锐矛盾,以利于社会生活和谐、协调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蒋星耀先生的“悖论的统一模式定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解决悖论的方法,然而该定理的原作者在应用这一定理分析悖论逻辑问题时,却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使得千百年来探求解决悖论方法的旅途中出现在我国上空的一线希望之光又被乌云遮住了.我们有必要对蒋星耀先生的“悖论的统一模式定理”及其分析悖论的方法再作进一步的讨论,并对理查德悖论、罗素悖论、说谎话悖论等悖论的成因提出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按照英国逻辑学家拉姆塞(F.P.Ramsey)的悖论分类,逻辑悖论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集合论一语形悖论和语义悖论.当代的某些悖论研究学者认为,某些语义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涉及语用的因素,因此建议从语义悖论中分出另一类悖论--语用悖论.语用悖论的代表是所谓“认知悖论“.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英国逻辑学家拉姆塞(F.P.Ramsey)的悖论分类,逻辑悖论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集合论—语形悖论和语义悖论。当代的某些悖论研究学者认为,某些语义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涉及语用的因素,因此建议从语义悖论中分出另一类悖论——语用悖论。语用悖论的代表是所谓“认知悖论”。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道义悖论与"道德悖论"的比较分析,论证后者不能归于严格的逻辑悖论,而应视作一种"类悖论道德困境";结合逻辑悖论社会文化功能的探讨,指明开展类悖论道德困境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悖论漫谈     
给出悖论的字典定义,根据现在一般对悖论的分类分别介绍各种悖论的成因及消除.目的是使大家对它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8.
悖谬常见于日常语言中,而悖论则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与思维现象,但在逻辑领域里,罗素悖论及其通俗版本“理发师悖论”却屡见不鲜。本认为,消解“理发师悖论”,既不能希望一个与具体主体无关的形式化系统,也不能采取克服语义悖论的方法,而应结合具体的背景知识,运用形式逻辑来综合探宄,在层层疏析中,理清“理发师悖论”产生的缘由,进而达至消解“理发师悖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10.
悖论教学法,是将悖论适当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以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为背景,探讨了悖论教学法在高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悖论设疑、导致悖论和悖论悬疑等行之有效的具体的课堂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每个公民都应把社会公德当作自己的义务来履行,但人们在遵守社会公德这种善的行为时却产生恶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用道德智慧消解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悖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逻辑悖论是指其由以导出的背景知识都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理性主体普遍承认的公共知识或预设,均可通过现代逻辑语形学、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的研究使之得到严格的形式塑述与刻画,其推导过程可达到无懈可击的逻辑严格性的悖论。广义逻辑悖论是人们把导致狭义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的视域由日常合理思维领域拓展到哲学思维等其他领域而发现的悖论。道德悖论是人们在道德思维领域发现的一种广义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4.
悖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就其诗歌的表现形式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有同一诗行中的悖论、同一诗节之间的悖论、同一首诗中的悖论。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呈现了生存与死亡、孤立与联系、无序与秩序以及欢欣与惆怅等文化意蕴。悖论使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精确。弗罗斯特的诗歌往往充满普遍真理的光辉,而悖论是展现弗罗斯特的真知灼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selective literatures in the two fields of acti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seek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es of,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innovation, eng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We searched the action learning articles for references to innovation, beginning with the work of Revans, who highlights the innovation paradox, which becomes a key theme of this paper. We searched the very large innovation literature for references to innovation as a learning process and as a factor in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The paper surveys the factors said to enable innovation, and briefly outlines some inhibitors, before considering Revans’ contribution to thinking about innova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s in acti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ince Revan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adox theory is a useful way of thinking about innovation, conceived of as a practical problem involving resistance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f implementation and adoption, and also propose action learning as a means of working with and addressing paradox. A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is its lack of empirical data. Further research could usefully interrogate examples of 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ask such questions as to why innovation remains so elusive, and how innovative capacities and capabilities can be developed and enhanc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似非而是的隽语(paradox),揭示了它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格对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它帮助我们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更透彻地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隽语该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因此本文还从图式角度剖析了隽语的概念表达过程和读者对它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7.
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可以解读成思维进行自我对话的故事。故事不断在探问思维中的自我对话如何可能,如何确定自身以及自我对话限度问题,故事中的自我对话者以精神分裂告终,显示出自我对话的短暂性和内在矛盾。茨威格希望更进一步揭示出纯粹精神性思考的不可能性以及对话间隔的必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否定了自我对话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