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背景菲律宾的图书出版历史悠久。最早的图书是在前后达数百年的西班牙统治时期出版的。所出之书大多是词典、语法书、启示人们信仰天主教的宗教书以及传奇小说。作者没有一个是菲律宾人。第一本书是西班牙语和他加禄语的宗教手册,于一五九三年用古老的木版印刷术在马尼拉印制的。本世纪初菲律宾由美国统治,开始出版非律宾作家创作的作品。在美国统治后的二十年中,菲律宾作家首先得闯过新的语言关,他们就用英语写书。一九二六年成立了第一家菲律宾教育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2.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12):46-46
《羊城晚报》的老报人、名新闻言论作家微音(真名许实)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数千篇“街谈巷议”和其他章,连同他的“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战斗精神,都已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诺奖与打架     
许多得过诺奖的作家都打过架。 就拿刚去世的马尔克斯来说,他凭借《斤年孤独》获得巨大名声之后,秘鲁作家略萨也乘时崛起,与之并肩而立。略萨1971年获得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研究,马尔克斯认为这是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爬,非常不满。1976年的一天,两人于墨西哥的一家影院里相遇,随即厮打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14-14
这并不是第一则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扯上关系的剽窃丑闻,但这是第一则得到确认的丑闻。当地时间5月1日,西班牙一家法庭作出裁定:已故西班牙作家、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的剽窃罪名成立。他获得1994年行星奖的小说《圣安德烈斯的十字架》,被判定剽窃了女作家玛丽亚·德尔·卡门·福尔莫索的小说《卡门,卡麦拉,卡米尼亚》。  相似文献   

5.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堂吉诃德》等一系列名著为世界文学作出杰出贡献。最近,西班牙联合出版社决定出版袖珍本《塞万提斯全集》,这在西班牙出版史上还是第一次,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全集共21卷,从他的第一部作品田园小说《加拉特亚》到他的名著《堂吉诃德》以至最后一部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等,都以精巧漂亮的装帧呈现在读者面前。编者为每一部作品约写了评论,作了注释,并附有书目和  相似文献   

6.
请萧军为“作家之声”专栏撰稿,得着回信儿说是八十岁的老作家已经宣布“封笔”,所有报刊杂志约稿一概谢绝。但因为听说是《出版工作》索稿,答应定个时间,编辑部可来人到家里采访。成行的日子,正值北京的严寒时节,踏着木楼梯上楼进得门来,萧老正在用早膳。只见老作家端坐桌前,背不驼腰不弯,朝阳正穿过他身后一长排玻璃窗把金色的光线洒在他那满头的银丝上,洒在他身上那件羊皮坎肩伸展在外的一簇簇银白色的羊毛上,折射在他那依然是童颜的脸上,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剪影。  相似文献   

7.
2011年,作为当代英语界最多产、最具盛名同时也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文学巨匠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遭遇了一场“羞辱”.5月,罗斯在与胡安·高艾狄索洛、詹姆斯·凯尔曼、苏童等12位来自西班牙、英国、中国等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角逐中,捧得第四届曼布克国际文学奖(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获得6万英镑的奖励.  相似文献   

8.
4月23日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相似文献   

9.
庸常的日子如流水一样驶过,在诗意匮乏的时代里,一个人在面对日常生活时会有怎样的感悟?我在葡萄牙的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思想随笔集《惶然录》中寻找到了答案。 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生前经历简单,默默无闻,只出版过一本书,死后始有诗名,而他的散文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成为西方文学界一个重大的发现,受到普遍的重视,成了人们热烈谈论的经典。他由此被批评家誉为 “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惶然录》是他的一部拟日记体散文集,在埋没了半个世纪之后于1982年首次以葡文版面世,1991年才…  相似文献   

10.
巴楚  何文  昕彤 《出版参考》2009,(3):42-42
贵州有个作家叫何文,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他有点不可理喻。一个作家,按说其生活方式应该是和时代合拍的,但在这方面何文可说是个落伍分子。他的这个落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BB机流行的时候,他从没有带过这玩意儿;二是在城市手机普及甚至频繁更换的今天,他至今也没玩这人与人之间方便联系的现代工具;三是现在写作的人,连比他老很多的老作家们都改手写为电脑写作了,可他还是顽固不化地用那只手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  相似文献   

11.
吴是嘉是谁?对普通球迷来说,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名词;对中国足球传媒史而言,他更像一个动词。是他,独身前往西班牙,世界杯球场记者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是他,妙笔生花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给中国球迷。24年,多少个轮回。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提这个先行者,一个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临时受命前往西班牙记者: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作家谢菲亚·马雅施(Javier Marias)由于他的小说《如此洁白的心》(A Heart So white),荣获1997年度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大奖,并因此获得大会颁发的10万英镑全球最高的小说奖金。颁奖典礼于6  相似文献   

13.
李愚 《出版参考》2011,(1):45-45
西班牙作家、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过一个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故事。 这条水渠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1800多年来,山里的泉水都是经由这条水渠流入城市,满足塞戈维亚人生活的需要。然而,到了最近的一代人,有人提议说:塞戈维亚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它已经用了上千个年头,应该被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这条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塞戈维亚人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  相似文献   

14.
胡德培 《出版史料》2007,(2):118-122
近些年来,我陆续写了我所接触的几十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记叙了那些作家的人品和文品。但有一位作家是不能不写的,是不能不加以记叙和品评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作家、编辑出版家王火及其长篇小说三部曲《战争和人》。每当一想起他和他的《战争和人》,往往就会让人思绪不绝,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5.
读沈从文     
时代所能影响到的,更多的是一群平庸的作家。而一位作家——即使是一位天才的作家——想影响他所置身其中的时代,更是天方夜谭。一位天才的作家总不在当下的时代里。相反对时代有所影响的作家,怡怡是平庸的作家,因为他的平庸正好与时代的平庸合拍。每个时代都是平庸的。如果我们觉得某一个时代才华出众,无非是被我们发现了的几个不平庸的人给我们带来的错觉——我们把几个不平庸的人看成了那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据说,最能出文学家的职业是新闻记者.有人根据《外国名作家传》中二百九十三名作家统计,其中曾搞过新闻工作者的作家有38人,占总作家数的12.5%.许多是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德莱塞、爱伦堡、柯切托夫等都当过记者.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二次大战中当过战地记者,有次一颗炮弹曾使他的双腿中了二百三十七片弹片.人们称他为: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也曾在波兰广播电台工作过.我国文坛的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办过报,当代文学的散文名家刘白羽、杨朔、魏巍都曾是名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台湾一些影视媒体把目光投向作家,从作家身上发掘新的题材和影响力。于是,一些作家在写作之余,又投身到新的工作:当电视节目持人或拍摄商品广告。 最早跨足电视主持人的台湾作家是赵宁,他曾以《女人女人》连获两年金钟奖,他目前主持的节目是《谈笑书声》。作家张大春也主持过《谈笑书  相似文献   

19.
因为在《美文》杂志社工作,就接触了许多作家。作家里也是各色人等,有的文不如人,有的人不如文,有的见过一面了从此不愿再见,有的相见无事,不见倒又想他。唐兴顺是从河南风尘仆仆地来过一次,他长得很厚实,言语也质朴,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在我的观人经验里,越是像文人的越不是真正的文人,模样朴拙者却往往成文章高手。再者,不服一人或逢人便服都是妄人。唐兴顺走后,我对编辑讲:要重视这个人。果然以后他写得很多,除了在《美文》上发表外,国内一些重要的报刊上常见到他的作品。我曾经把他和许多作家作过比较,企图要验证我的一些看法,比如他…  相似文献   

20.
祸从天上来 1960年9月的一天,我从浦东组稿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编辑部,刚走进编辑室,小说组副组长郭卓一看到我,就激动地对我说:"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一个重要任务."我问他:"什么事这样激动?"她说:"我刚从(上海市委)宣传部回来,C副部长(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某领导,此处将真名隐去)交给我一个话剧剧本,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从福建前线深入生活归来后,集体创作的,C副部长要我们好好帮助他们修改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