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和提倡短而有物的短新闻,反对和猛刹长而空,短也空的八股新闻,是新闻界近几年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撰写短新闻的实践上,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堪称典范。毛泽东同志写的短新闻,有报道事件的,也有评述性的;有电讯稿,也有口头广播稿。毛泽东同志写的短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精到的水平。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他写的短新闻,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毛泽东同志新闻风格和新闻成就的了解,从中得到裨益;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搞好当前的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翻开报纸,或在广播电视里,我们常常便会发现这样一种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叙说.也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而是环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由多个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新闻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很强的指导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性特征来划分.便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两个品种。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宣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重要品种。事件性新闻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这自不待言;非事件性新闻也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3.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碰到的两个品种。有人注重事件性新闻的采写而贬低、反对非事件性新闻,认为它不是“纯新闻”,要把它“开除出新闻报道”之列。多年来的新闻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社会生活十分复杂,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受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们既要向读者提供突发事件的信息,也经常需要报道一些非事件性的新闻。当风起青萍之末的时候,当一个重大事件正在蕴酿过程之中、一切还是扑朔迷离的时候,当一些重大政策出台的时候,当社会出现了一些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时候,也正是非事件性新闻这一报道形式大显身手的时候。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通常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4.
翻开报纸,或在广播电视里,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叙说,也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而是环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由多个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新闻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很强的指导性,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特性来划分,便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两个品种。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宣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重要品种,事件性新闻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这自不待言;非事件性新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大致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两大类。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非事件性新闻要写好写活难度更大一些。但非事件性新闻往往又较多地担负着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引导舆论的使命,在报纸上尤其是党报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不能不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前不久召开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办公会暨宣传报道工作务虚会明确提出,要重视并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这个问题抓得非常及时。有鉴于此,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用创新精神写好写活非事件性新闻——努力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选发5篇文章。作者思考深入,举例充分,感悟实在,观点新颖。这些源于实践的思考,弥足珍贵,对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编采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除了抓取新闻价值较高的事件和注意稿件篇幅之外,关键是要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8.
细节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胜过长篇的议论、大段的描写,尤其在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中。在写人物报道的新闻时,细节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披露一个人心底的秘密,同时也最能打动人;在写事件性新闻时.细节的描写也最能使事件的表述清晰明确,增强事件的逻辑性.让人看完后既能清楚明白地了解事件,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一般新闻而言,鲜活、生动的事件性新闻更具有新闻的故事性,贴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新闻价值也更为突出,因而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能激起读者的关心。这类新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仅"可看",而且"可讲",能够在读者的口头传播中扩大新闻影响力,提升新闻价值。正因如此,努力提高事件性报道在版面上所占的比例、一版头条多用事件性新闻,不仅仅是吸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本文专指狭义新闻即消息)是报纸的主体。新闻从性质上又分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主要是报道单一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或者围绕这一事件引发的多方面事态进展的综述。而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则不是具体的某个事件,而是某种社会现象,表现为具体事件的概括或总结。非事件性新闻在时效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或人情味)等方面往往逊于事件性新闻;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具备通讯特写的那种灵活多变的自由度。因此要想将非事件性新闻写好确实不容易。党报上刊登的消息通常以非事件性新闻居多,内容大多为政策法规的发布、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对于它们之间严格的定义,新闻界至今尚无定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事件性新闻是指那些有着强烈的时间性,且是对于一个独立事件的事实的报道,事件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相比之下,非事件性新闻对时间的要求就不是很严格,它所报道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件是发生在一个长的时间段上,也许还没有结果,事件也可以是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新闻事实的综合分析,诚然它的前提是必须有新闻价值,不过它的新闻价值不是依赖  相似文献   

12.
如今,无论是省级、地市级的党报,还是各省市的行业报、企业报,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占据了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版面。这些新闻稿件,多是介绍某一个单位或部门一个阶段的工作成就或经验,其时效性和时新性远远差于突发的事件性新闻,但它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客观需要。那么,如何写新、写活非事件性新闻呢?笔者认为,选好与时代主旋律要求相合拍的主题和角度,是进行所有非事件性  相似文献   

13.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4.
从1926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这种新的给予人们娱乐与信息的工具之后,电视就开始不断地壮大起来,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大众通过收看电视新闻就能够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是,事件性新闻的总量是一个相对的衡量。只有从挖掘非事件性新闻入手,才能增加整个电视新闻的总量,才能把电视新闻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贴近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非事件性新闻的认识,共同探讨非事件性新闻的发现和采写。  相似文献   

15.
李想 《新闻传播》2009,(9):37-37
在新闻类别的划分上,如按照新闻事实的时差性与事件特征来划分,有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两个品种。 非事件性新闻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并有鲜明主题的新闻。有人又叫它资料性新闻。由于它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下面,就如何写好非事件性新闻,本人谈一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读了一些报纸刊登的现场新闻作品,发现大部分是事件性新闻。由此我感到,现场新闻的报道领域应当尽量拓宽些。现场新闻,顾名思义,应以写现场为主,在题材上并没有限制。一些事件性的社会新闻可以采用现场描写的手法,在非事件新闻这个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如大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这个题材,《经济日报》就刊登了一篇令人拍案叫好的现场新闻:《新来的大学生——北京京信大厦工地12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大量存在,并日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了读者和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党政报刊,刊登的新闻尤其是消息通常以非事件性新闻居多。而在写作论文的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作为基层新闻宣传部门,许多记者虽然接触这类报道不少,写过或正在写这样的稿子,但对这一新闻分类形式却所知甚少,甚至不知。本文试从非事件性新闻的界定、基层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现状及如何做好此类报道等方面进行一些探寻,旨在加深基层新闻工作者对非事件性新闻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类报道做得更加好看。  相似文献   

18.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亲临现场,捕捉瞬间 采访是一个观察、发现、记录的过程,现场新闻的采访尤其如此。一般来说,现场短新闻的直观价值、动感性、新闻性都很强,这样的“现场”可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难忘的场面,也可能是瞬间即逝的由一两句话所透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