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范——士魂商才型人格这一人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黄英》是一则充满深意的寓言,它深刻地反映了新兴生产方式在明代中叶产生发展的状况以及这一生产方式对旧文化的改造、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在专制主义和旧文化的围剿下不久就衰亡了,从而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一次走向强大的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黄英》一篇,事属花妖而别有寄托。解读其文,可以探究出其中的文化意蕴。那就是:书生马子才与菊花精陶氏姐弟的冲突和合,体现了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对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同时又耐人寻味。在这些爱情故事之中,既有直观的现实基础,又有理想的爱情升华。作者蒲松龄所书写的爱情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极尽想象之能事,《聊斋志异·宦娘》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其独特,本文主要从其人物关系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陆判》在蒲松龄写科举主题的同类作品中算不上特别典型,较难获得文学研究者青睐,倒是民间有些以它为改编对象的戏曲和影视剧作品.如果从现实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此作品,能让普通读者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有重要的人生指导意义.《陆判》是一部非常值得关注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变革加剧,士的作用得以发挥。他们掌握化,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同时,士的独立人格也被树立了起来。士能够保持高度的人格尊严,藐视王公贵族,敞屣权势利禄,重义轻利。士人的光明人格与高尚精神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的人们在主观修养的道路上愈走愈高。  相似文献   

7.
曹莹 《现代语文》2006,(8):35-36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急剧上升,传统的士、农、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聊斋志异》中的《黄英》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作通过菊花精黄英与嗜菊如命的儒生马子才偶识,冲突,最终结合的故事,折射出明末清初思潮中一种独特的价值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士魂与商才的联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胭脂》的情节符合“三复情节”的标准。运用“三复情节”的艺术效果:首先,“三复情节”的运用使情节更加曲折;其次,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再次,使主题思想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不仅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同时将人性中的善与美赋予其身,将其做为完美的化身,予以了高度的赞颂。小说体现了女性要求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一种渴望,可以说是女性意识从爱欲层面的追求上升到了人的生存层面,要求平等的追求的演进。她们向往一种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人格,在她们身上已经开始了女性作为几千年被礼教压迫下不为人、只为玩物的人的觉醒,她们聪慧、具诗情、懂人情,在品性上也显示出了比男性的相对高洁,不为世俗所浸染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化艺术存在着共通性,《聊斋志异·晚霞》与《春琴抄》分别作为中日两国优秀的爱情小说的代表,分别植根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土壤,其共同主题即是对于爱情的歌颂和赞扬,但在艺术风格、艺术形象、艺术手法、艺术主旨等四个方面又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传统出发,分析中国鬼狐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论述蒲松林鬼狐小说的特征及《聊斋志异》在写鬼、狐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聊斋.莲香》讲述的是一鬼一狐和一人之间的故事。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叙事手法来讨论《莲香》所取得的叙事成就。蒲松龄发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文章中融二元对立、叙事意象等多种手法为一体,取得了中国传统叙事所能达到的水平,《莲香》成为传统叙事艺术在文言短篇中的浓缩,值得我们今天短篇小说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颖倩 《文教资料》2014,(31):146-149
乾隆年间著名戏曲作家沈起凤将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进行了改编,写成《文星榜》。在这一改编中,沈起凤对原作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思想主题分别作了改动,而这些改动与创新的背后,不仅记录了小说发展到传奇所必须的艺术加工,同时也闪烁着作者自身的思想精神和写作特色,让作品为自己“代言”。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马介甫》中的尹氏历来被认为是奇悍无比的妇人而被大加批判,支持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男权主义的视角,即以男性为中心来考量尹氏的言行.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观之,我们可以发现尹氏之“悍”背后的积极意义,作为女性的代言人虽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蒲松的《聊斋志异》时常给我们透露有趣信息的,往往不是那些歌颂“爱情自由”的名篇,如《金陵女子》便是,我们知道王渔阳只给《聊斋》少数篇目加了批注,他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短而不起眼的一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不仅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同时将人性中的善与美赋予其身,将其做为完美的化身,予以了高度的赞颂.小说体现了女性要求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一种渴望,可以说是女性意识从爱欲层面的追求上升到了人的生存层面,要求平等的追求的演进.她们向往一种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人格,在她们身上已经开始了女性作为几千年被礼教压迫下不为人、只为玩物的人的觉醒,她们聪慧、具诗情、懂人情,在品性上也显示出了比男性的相对高洁,不为世俗所浸染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归宿,面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然而,人不能因为死而放弃生,抗争成为人类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续,成为中国文人一直关注、一直探索的问题,蒲松龄以其优美动人的聊斋故事延续了生命的意义,超越了死亡,获得了永恒。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给传统思想以强有力的撞击。立足于这一意识形态转变的关口 ,蒲松龄在《黄英》一篇中 ,塑造出马、陶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 ,通过两者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 ,很有深度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爱情小说大多以婚姻为结果.《任氏传》和《聊斋志异·娇娜》却很好地诠释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同时两个故事中“精神之恋”建立过程的曲折复杂,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