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枪声炮声口号声,9月的内地荧屏,无疑是属于主旋律的。“卫子夫”草草收场,“新济公”删减播出,“韦小宝”不见踪影,这是很多媒体对于娱乐节目为抗战影片让路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3.
"后真相"和"后真相时代"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被西方知识精英捧为热词。这两个概念是英美自由知识分子无视真理的来源而制造的假象,用以歪曲和限制民众对社会真相的认识。鼓吹"后真相"和"后真相政治"既是西方主流媒体及其精英对他们信念的执迷与幻觉,又是他们掩盖预测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遭到惨败的遁词。  相似文献   

4.
阮锋 《新闻实践》2010,(1):40-40,41
2009年10月24日下午,湖北荆州发生了长江大学3名学生为救援落水少年罹难的事件。在相继跟进的报道中,一开始,有舆论质疑渔民见死不救;接着,关于渔民挟尸要价的事在网络流传;自从一张渔民手牵尸体站在船头的照片出现后,谴责的言论可谓排山倒海。  相似文献   

5.
有了政府的投入,以及一系列的制度管理,在一两家医院里实现平价医疗,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样的医院能否在中国成为主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最近,海峡两岸媒体热炒台军油气弹,称这是一种廉价、致命而残忍的可怕武器。当它爆炸时,弹头里的易燃物质在刹那间耗尽爆炸范围之内的氧气,人畜在瞬间缺氧而死,是目前世界上除核弹外威力最强的武器,国际上甚至有人称它为“穷人核弹”,台军已经准备在下年度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7.
冯莉 《传媒观察》2022,(4):87-92
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赋权下得以进行更加广泛多元的表达与交流,从默不作声的“幻影公众”转变成积极建构生活世界的交互主体。后真相时代的主体认知特点出现了新的框架特征,主体的意向性和具身性不断拓展,同时也会引发事实碎片化拼贴和情感主导真相建构的负面影响。须从尊重公众的主体性并不断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和责任意识、积极转变媒体定位和加强服务职能、不断提高行政部门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一向在中国市场上颇为畅销的牙膏品牌“高露洁”突然在2005年4月17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篇名为《英报称高露洁等牙膏含间接致癌物》的编辑稿在《北京晚报》刊登。直到4月27日,高露洁公司高调举行新闻发布会,为时10天的新闻大战才基本告一段落。期间,参与跟进这场所谓“公共危机”报道的媒体遍及全国各个层次与区域,仅仅4月27日新闻发布会的到场媒体就多达150家。业内人士就媒体在高露洁牙膏事件中的报道是否过于敏感、公众在面对媒体的密集报道时有没有冷静理性面对展开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9.
一位名叫马特·罗勒的洛杉矶喜剧作家曾说,“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而有人评论说,此次马航事件的主要讨论,证明这位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大部分人不到12小时就开始帮倒忙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2日,我在阅读大批来稿和信件时,有一封来自河南日报社老干部处写给本报的信,拆开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寄信人是原河南日报社资深编辑王秉亭。这位建国前从山东荣成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信中提供了一条重要新闻线索:58年前,荣成县(现为荣成市,属威海地级市管辖)曾发生—起悲壮的事件,那就是俚岛区峨石乡自卫团团部脱产干事、刘胡兰式的巾帼英烈、时年15岁的张晶麟英勇牺牲在日伪军的屠刀下。 信中说:“这位比山西刘胡兰牺牲还早5年的少年英烈,因为  相似文献   

11.
自2016年以来,"后真相"以高调的姿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作为舶来品对中国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追溯"后真相"起源,厘清"后真相"定义,并结合新闻理论知识提出"后真相"对新闻伦理的三种冲击:舆情反转现象频发、新闻客观性受到损害、价值共识引导遇困境;并从民众、媒体、政府三个层面针对三种冲击提出了三点建议: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民众的媒介素养、媒体应该致力于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建构、政府应重视政府网站和政府新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12.
张家胜  王磊 《湖北档案》2007,(10):44-46
在“文革”期间,发生一桩诡谲怪诞的所谓“梅花党”案件。传言“梅花党”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个秘密组织,而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等人都是它的重要成员。当年,有关“梅花党”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还被写进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中。江青等人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肆追查“梅花党”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冤案。  相似文献   

13.
晓红 《新闻天地》2009,(9):44-46
两年前,阜阳女孩李菲在男友田杰的苦苦哀求下,昧着良心设下“桃色饭局”,引诱和男友有过节的骆海堂和自己开房。事后,骆海堂涉嫌强奸被判刑五年。两年后,远走他乡的李菲意外获知,自己当年的一时糊涂不仅陷害了骆海堂,还害惨了骆家老老少少四口无辜的家人。  相似文献   

14.
宏剑 《新闻天地》2007,(1):48-49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眼睛先天性近视超过3000度。令人称奇的是,他又是一个“夜视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夜视能力,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读书看报。村里人都喊他“夜视人”。人类会不会像猫头鹰一样,有着特别的夜视奇能?他的眼睛真的与常人不同吗?他是不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夜视奇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已经从组织化生产转入社会化大生产,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员,新闻事件像戏剧一样跌宕起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后真相时代下,似乎新闻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舆论。由于没有一套适用和规范的审查机制,自媒体信息没有经过审核即发布,假新闻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有的主流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跳过核查新闻这关键一步,导致假新闻持续扩散,从而增加信息的不可控性、易变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损害了公信力。因此,严格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高新闻的整合效率,强化新闻公共服务功能,建立新闻事实核查机制,提高受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及时正确地引导舆论,才能重建主流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班志斌 《东南传播》2014,(9):162-164
新闻图片是佐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材料,但是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很多图片反而掩饰了真相。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但随着自传媒时代的到来,有图无真相的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下,有图无真相出现的原因、表现形式,并找出通过新闻伦理对普通的网民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有图无真相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赋权记者的信息传播机制,赋予了民众公开向大众进行传播活动的权利,实现了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利的全民化,也为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技术可能。两微一端的兴起意味着以传统媒体为主、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记者不再是新闻生产活动的唯一把关人,大部分自媒体用户在未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情况下成为新闻人。回顾清华附小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报道,各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网络掀起一轮轮热烈讨论。媒体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后真相时代对舆论最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徐雅琪 《视听》2023,(5):29-32
哲学领域的真相观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康德提出的“合理性”颠覆了基础主义时代秉持的真理符合论,真相观就此进入相对主义时代。现代哲学家与新闻学者注意到语境、建构性对于真相观的影响,客观性作为人们争取还原本质之真的一种策略性仪式逐渐确立。新闻业界对于“后真相”的警惕本质上是情感转向挑战真相观传统的焦虑型反应,媒介技术迭代、新闻生产进一步液化等确实催化了种种乱象,但“后真相”并未颠覆新闻业根基,其本质在于无共识以及信任走向异化。由此来说,中国新闻业面对的挑战是结构性的,事实核查无法解决经由时代棱镜折射而放大的体制机制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兰台内外》2010,(4):50-51
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观众,很可能会产生疑问: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康熙皇帝作为专制君主,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近群众的,他的微服私访故事于史无证,不过属于后世的戏说而已。  相似文献   

20.
山石 《新闻天地》2006,(5):19-21
2006年4月19日上午,素有“甘肃新闻界掌门人”之称的石星光被害案在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进行一审宣判。法院当庭对此案3名涉案凶手作出一审判决,判处丁齐伟、杨大军、孙培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至此,案件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