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每当你启动苹果Macintosh电脑时,你都会听到一声悦耳的钟声,看到笑脸相迎的Mac图案和“欢迎使用 Mac OS”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杂谈二则     
一、“喂!是我吗?”“喂!是我吗?”要不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发问一定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可是,在今天许多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节目里,这种发问1小时也许可以听到数十次。接通一个热线电话,就会有一声惊喜的询问:“是我吗?”主持人总会诚挚地回答:“是你!”然后,谈话开始。或点  相似文献   

3.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了寒山寺、北寺塔。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对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然而今年留心上海元旦几则“钟声新闻”,特别是电视里的钟声新闻,却听不到钟声,画面上群众对着外滩的海关大钟,口喊倒计时“五、四、三、二、一”,但就是不闻钟声响,遗憾!…  相似文献   

4.
读完们《TCL王牌世界》今年出版的20期报纸,不禁心潮激荡,感慨万千。也许是十多年前我曾在惠州工作,对TCL的发展变化早有所闻:也许是我五年前曾采访过李东生董事长,对他的开拓创业精神十分敬佩;也许是我家的彩电用的都是TCL王牌,对这个民族彩电工业的龙头情有独钟……。总之,读了这些报纸,让人听到了TCL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我便喜欢聆听钟声。起因是缘于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在所有的声音中.没有什么比钟声更接近天堂。”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也这样说过:“钟声禅意深浓。是一种源于生命本体的声音.一种心灵之声。”香港歌星谭咏麟曾经回忆,有一次,  相似文献   

6.
(一) 新闻发布会之后,记者们相互介绍:这是著名记者某某,这老兄便是大手笔某某,等等。知道知道,久闻大名——绝无瞎捧之意,确实在报上、广播里经常看到和听到他们的名子。然而,面前这一位,介绍人称“中央台的杨青”的女士,我却不曾读到或听到过她的名子。看介绍人对她极其敬重的神情,可以认为老杨是被列入“著名”之列了,但我翻遍了脑袋的所有角落,终无法调出关于“本台记者杨青”的声音记忆。也许她习惯用笔名吧——不少  相似文献   

7.
拓展广电媒体新空间——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接连听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脚步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前几日,从新闻广播里听到了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刘义权同志不幸病逝的消息,他走完了近60年忠诚而执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我被深深地震动了。这也许是因为我与刘义权同志有一些相似之处而产生的共鸣。一是我也曾经当过兵;二是我也曾在部队做过档案管理;三是我现在仍从事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9.
订报     
日本的“订报”是很有特色的。这对日本人来说,也许习以为常;可是对我们来说,感到很新鲜。去年,我们在日本进修时,想订一份报纸,以便了解日本社会情况。由于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到那儿去订呢?正当我们为此事发愁时,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天晚上七点左右,我们正在看电视,忽听到门外一阵敲门声,我开了门,只见来客是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手里抱着一个大盒子,很有礼貌地向我问好,并自我介绍说:“我是《读卖新闻》  相似文献   

10.
音乐SPA     
是的,我做娱乐节目。是的,你们听到我的节目时我也许有一半的时间在笑。是的,我爱笑。是的,我的笑声听起来真是一点也不淑女,你如果看到我,还会看到笑成细钩月的眼睛和皱皱的鼻子。听节目的人们有时会好奇我的快乐,于是我被多  相似文献   

11.
蒋剑翔 《新闻三昧》2006,(11):51-51
家住东山,与高山寺相邻。这寺始建于唐代,据史书记载,大雄宝殿前置有钟、鼓楼,每当夜幕降临,钟、鼓齐鸣,声震全城。此谓“山寺晚钟”,为永州八景之一。可惜这钟声如今早已听不见了,留给古城永州的,是回味、怀念,对那“当!当!当!”悠扬钟声的无尽怀念。由钟声我想到了新闻,想到了媒体,想到了如火如荼的新闻改革,想到了几近残酷的新闻竞争。我竟觉得,新闻跟那古老的钟声太相似了,唯有洪钟大吕,不同凡响,才能发出更铿锵、更有力的声音,让人震撼,让人侧目。新闻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总埋怨现在的新闻难办,框框太多,市场太小,竞争太激烈。然而,有…  相似文献   

12.
难忘母亲     
“您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您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每当听到彭丽媛这首《白发亲娘》的歌曲时,我心中便油然而升起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的回味。1976年3月6日的黄昏,在我参军即将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一向性格坚强的母亲哭泣着,用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不时地冲掉我的衣角,正正我的军帽,然后,默默地用满含嘱托的目光送儿上路了。参军之后,也许归途无期,也许路途更远,虽不曾许下什么诺言,但我知道我的音讯将夜夜走进母亲的梦乡,我的运行,将会踩疼母亲的思念。我参军后的第二年,患儿心切的母亲第一次来部队看我。一天…  相似文献   

13.
新年献辞     
《图书馆》1999,(1)
飘飞的雪花送走了旧岁,贺年的钟声将我们引入新的一年,一个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站在世纪交替点回首百年图书馆史,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图书馆诞生、成长的曲曲折折的历程,我们仿佛又听到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和志士仁人关于创办图书馆“以输入文明、开通...  相似文献   

14.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寒山寺、北寺塔玩,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77年出生的,在外国念书多年后回到台北,头一次听到别人问:“你是几年几班?”后来才知道是问我民国几字头出生的,我是六年六班的,我常被问:“你们六年级的女生都喜欢什么?”根据我的观察,我的朋友们,一群六年级的女生听到某些事情都会眼睛发亮。  相似文献   

16.
叩响未来中国的■高巍教育之门——评《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世纪之交的前夜,我们听到了21世纪悠扬的钟声,当我们结伴进入那扇宏大的“凯旋门”时,我们该事先锻造一把怎样的钥匙?百年前的世纪之交,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泽及后人的文化巨人,如:龚自珍、魏源、严复...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李希光(以下简称李):再过一个月,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敲响新千年钟声,中国人将与国际社会一道走进一个新世纪。在这个时刻,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国际形象很有必要。在我们的媒体上,包括在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的脑海里,常常可以读到和听到这样的文字和言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前我便喜欢聆听钟声,起因是缘于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在所有的声音中,没有什么比钟声更接近天堂。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也这样说过:钟声禅意深浓,是一种源于生命本体的声音,一种心灵之声。香港歌星谭咏麟曾经回忆,有一次,在欧洲的一个乡间旅行途  相似文献   

19.
雷雨 《军事记者》2010,(1):F0002-F0002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把散发着油墨香的2010年第一期《军事记者》呈现在读者面前。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新的一年《军事记者》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变化之一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书法家邵华泽为本刊题写了刊名。  相似文献   

20.
在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的日子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5000多名记者拥至苏联首都,他们围绕着谈判桌上的议题已经发出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现在,作为一名参加采访的记者,挥汗疾书的日日夜夜虽已消逝,但是回味一下采访中所见所闻的某些片断和侧影,也许不无意义。“里根不是戈尔巴乔夫的对手”“里根不是戈尔巴乔夫的对手”,这是会晤期间笔者在新闻中心走廊里听到一位西欧记者的评价。根据是什么,因为当时大家都忙于采访报道,没有来得及把话题展开。事后,我回忆起会晤期间看到的一个场面,也许可以说明那位记者的评价多少有点道理。那是5月31日,莫斯科万里晴空。中午11点多,两位首脑在克里姆林宫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里刚刚结束第三轮会谈,里根建议戈尔巴乔夫一起到克里姆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