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2.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致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  相似文献   

3.
王炳毅 《档案时空》2007,(11):12-14
1955年,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说到:"有二个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是张学良将军,一个是张镇将军.他俩都为人民,为我们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张学良联合西北军领导人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一举扣留了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迫其实行联共抗日路线,从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示东北军各军、师长,他离陕之后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5.
贾力增 《中国档案》2016,(12):82-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到达西安,双方商定,红军在保安赶修简易机场,张学良、杨虎城派飞机来接。于是,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在保安红军大学前面的平地上赶修机场。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09,(4):39-40,53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师长.离陕之际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7.
封小平 《浙江档案》2004,(11):30-30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8.
郝银侠 《历史档案》2006,(2):113-118
西安事变最终的结局是东北军、十七路军被改编,西安基本被蒋系所控制。这种结局是否可以改变?史学界大多认为西安事变的结局是由于善后失误而导致的。其最大的失误在于张学良送蒋,导致自己被囚,决定了东北军及十七路军的命运。另一种观点认为,张送蒋固然失误,然仍有回西安的可能,只是由于西安方面特别是东北军内部少数掌权的高级将领放走了南京的十几位大员,才导致张长期被囚。上述两种观点均认为西安事变的结局是不理想的,如果张学良不送蒋或张回来,还有更理想的结局。笔者认为,西安善后中既要放蒋又要保全张杨及两军的利益是不现实的!换句…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晚,古城兰州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过,东北军五十一军迅速解除了驻兰国民党中央军武装,并扣押了部分国民党中央驻兰要员,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兰州事变"。"兰州事变"是"西安事变"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指挥者是东北五十一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两"事变"和平落幕不久,张学良和杨虎城先后被囚,杨虎城还几乎全家遇难,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以突遽的兵谏形式发生的.因此,张、杨两将军于事前是在绝密情况下进行缜密部署的.张学良授命王玉瓒临潼扣押蒋介石,就是在其公馆单独面授机宜的.此事则鲜见于报端,了解王玉瓒其人者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新闻世界》2007,(5):39-39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这种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出现在这两位特殊身份、特殊命运的人之间,不可思议却又至诚至信。  相似文献   

13.
管松涛,山东巨野县人.19岁参加旧军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独立第105师炮兵营连长,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57军少校副团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滨海支队参谋长.  相似文献   

14.
陈相安 《兰台世界》2003,(11):27-28
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大连体坛名将刘长春,而刘长春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壮举,是和张学良将军的支持分不开的。张学良想靠体育抗日刘长春之所以能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年即1932年单身一人赴美国洛杉机参加奥运会,这是张学良将军大力支持的结果。张学良将军和刘长  相似文献   

15.
从新公开的蒋介石日记谈张学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安事变70周年之前,我有幸从业师覃兆刿教授处见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一则日记手稿影印件。原件现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05年才首次向世人公开。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曾经高度评价张学良,称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张学良的个人经历及其档案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是一位长寿的将军,享年101岁。他一生历尽磨难,充满坎坷,丧失自由长达54年。若是一般人,早就抑郁而终了,而他却健康地活过来了,成了人间罕见的百岁寿星。张将军长寿的涵义,不仅仅是他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八点多钟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当日下午六七点钟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次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自己的扣蒋行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丹 《兰台世界》2012,(25):13-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实现全国抗日的主张,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对于张、杨两将军及西安事变的各种舆论喧嚣尘上,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苏联的反应。从12月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以及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篇累牍地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肆意歪曲西安事变的性质,并对张、杨两将军进行指责,公开宣扬称张学良为"叛逃"、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