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从地理气候环境看白族早熟的农耕文化的封闭保守性   白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洱海区域的民族.西汉时期,此地已纳入汉朝的版图,设为郡县.20世纪70年代,在下关大展屯汉墓出土的陶坊水田模型、铜铸摇钱树等文物有力地说明,当时洱海地区,已经是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群材构厦与地域文化研究四川联大教授图书馆馆长胡昭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固枝繁,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华文化包涵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内容极为丰富。研究者不仅要注意其主体、主流、...  相似文献   

3.
4.
<正>继短暂的秦朝灭亡后,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的专制帝国汉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众的富足、国力的强盛,汉代开辟了极为广袤的疆域。在400多年的发展史中,对外展现了赫赫声威,对内孕育出多样的民风民俗及异彩纷呈的文化。谣谚文化作为汉代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其繁盛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地的,而是风靡整个时代,流行于全国的。据统  相似文献   

5.
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旭东 《东方文化》2000,(5):102-107
近年来,对“化大革命”时期的学(下简称“革”学)的研究章开始多起来。这是因为,要想对20世纪的中国学进行整体性研究——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把握,还是史的线索的清理,绕开十年“革”显然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在这些研究章出现之前,对“革”的不同认识已经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与化选择。新时期伊始,对“革”的研究主要还是一种情感上的控诉,认为“革”是“封建主义”在当代的复辟。“封建主义”一般认为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这就是将“革”说成是中国传统化的结果。这种认识推动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鼓励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吸取西方的化与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爱丽 《寻根》2023,(5):19-22
<正>远古定居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在农耕生产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逐渐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礼制文化。同时,周人创立并完善了周礼,以周礼为文化基础和主流的儒家学说,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陈留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陈留地域文化和黄河文化不止在空间地缘上产生关系,同时也在文化意蕴上有所关联。汉至五代的陈留王,作为中国古代分封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英雄叙事,作为一种原型叙事模式,与地域文化有密切关系。山东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英雄叙事,既有特定的时代与历史内涵,也有变化很小的地域特色。而山东地域英雄原型的伦理性、民间性、正义性,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因素。此文将之分为五个阶段,并试图从中找出山东文化对英雄叙事的影响。首先是传统英雄叙事阶段;第二是乡土启蒙英雄阶段;第三是战争文学下的红色英雄阶段;第四是知识分子启蒙英雄阶段;第五是"反英雄"的英雄叙事。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对于一个作家的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受巴蜀文化滋养的马识途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小说,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巴蜀风情或是地道的方言,都为我们呈现了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要使哲学的理论能够为广大的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他们认识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工具,有必要进行哲学理论的普及宣传和教育。然而在这种哲学普及宣传运动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进行文化反思,无论对我们的哲学理论的研究还是普及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亚洲正经历着一场金融危机。在探索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时,有人把文化因素尖锐地提了出来,并且归罪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亚洲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不能不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反思。不少人认为,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许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东亚崛起以前,西方学者曾把“儒家文明”批评得一无是处,认为它既是封建帝制的可耻护符,又是小农社会的愚昧象征;而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某些西方学者却赞扬东亚的“儒家文明”,誉之为无可匹敌的文化动力。曾几何时,东亚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又有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1-72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文学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10月22日,首届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大学研究生部、文学院等部门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2.
13.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张斌 《华夏文化》2014,(2):48-51
正近年来,陕西省紫阳县紧紧把握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截止2012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多元,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紫阳处在南北过渡带上,历史文化多元,文化对旅游业的支撑力呈现"散,弱"等特点,文化对旅游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阳旅游业同周边县市的差距,影响到旅游业的做大做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紫阳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 )对中国的文化方面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 ,是在经济交往和制度变迁的背后 ,不容易被人感觉到 ,但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且相当敏感。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屈辱和伤痛 ,使国人对加入WTO ,参与全球化进程产生不少疑虑。按理说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并非始自今日。在政治上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世人接受 ,作为政治大国也着实让国人备感骄傲。如今加入WTO却引来国人格外的关注 ,主要是加入WTO的象征意义远超出加入WTO可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和有多少贸易额的增加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  相似文献   

17.
在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今天,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是需要我们及时解决的问题。自贡恐龙博物馆景观设计中不论是从建筑外观设计、地面铺装设计、景观小品与主题雕塑设计还是各类公共设施设计都不同程度的融入了自贡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得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景观设计更具识别性。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景观设计方案中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受地域文化本质论的误导,以往的研究者们没有仔细考察党人地域整合程度.本研究发现,地域观念在东汉时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从党人分布最集中的颍川、汝南、南阳、山阳四郡情况来看,颍川士人地域认同最强,整合程度最高;汝南名士众多,但内部矛盾较多,整合程度不高;山阳士人以组织化的方式在地方上整合起来,但下层与高层之间联系缺乏:南阳士人在地方上有很大影响力,但士人领袖之间联系不多.因此,我们在进行地域因素分析时,要充分估量各郡士人地域整合程度的差异.在地域认同呈现的同时,各郡士人并没有因此而封闭起来,相反形成了广泛的士人交往网络,对他们而言,地域认同只是一种弱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之后.除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影响是直接的之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也将是潜在的、广泛的。这类影响,虽在经济交往和制度变迁的背后,难以直接度量,但却是巨大而深远的。本文就全球化进程中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十九大则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