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在19世纪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把妇女选举权从男性社会不屑一顾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人们逐渐耳熟能详的语言。妇女的政治要求从最初要求未婚妇女与寡妇的选举权,逐渐向普选方向发展;选举权的依据从自由女权主义的公正之说,发展到本质论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出独特的女性优越论思想。这一切,既是妇女们不懈探索和亲身实践的结果,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由于她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导致主体内部分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成为了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走出黑暗的一盏明灯,为运动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不仅唤醒了广大女性主动为自己争取选举权的意识,而且还使一些男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壮大了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或称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它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作为媒介教育的发起国,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有其严肃的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层面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妇女就开始了争取选举权的漫长斗争,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在1920年取得了选举权。这次运动之所以漫长而艰辛并最终胜利,有其多方面的历史根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机会,减少了她们在家庭中对丈夫经济上的依赖,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对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指导;政治上,美国独立战争给妇女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禁酒运动和废奴运动又从具体策略上给了女权主义者很多启发;国际女权运动更是为美国的女权主义者争取选举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教育的改革和普及为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另外宗教上的变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妇女突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定位,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她们求学兴教,组织社团,创办刊物,参加生产,参与政治,投身革命,把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和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个民族传承性很强的国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这是吸取了济贫法及民间组织的经验逐步形成的。福利制度是英国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稳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福利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女权运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第二年,白人妇女就被赋予选举权。然而作为"第一民族"的土著却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土著妇女承受着种族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处境最为凄惨。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土著妇女的民族意识高涨,她们与本族人并肩战斗,争取选举权等各项公民权利,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土著妇女运动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果,除了她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土著人的团结一致外,国际舆论的影响,以及进步白人的鼎力相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英国地理教科书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一直是比较重视地理教育的国家,在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方面都比较成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英国的中学地理课单独设置, 并于1991年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地理课程》,把地理列为十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20世纪英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不断变化发展,日趋完善,其中很多观点和理论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化论取代传统医德观念成为安乐死运动新的理论基础,这既是进化论最重大的社会影响之一,也是安乐死运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意蕴深远的转折。“适者生存”的理论将安乐死运动同优生学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安乐死的含义和目的,牢固确立了个体生命价值依赖于个体能力,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绝对地高于个体权益的观念,最终导致了纳粹安乐死和优生学。基于对历史的反思,二战后的安乐死运动切断了与进化思想的关联,重新确立了尊重人类内在价值的理念,并通过对“死亡的权利”的论述推动了现代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不仅在民国时期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而且成功影响了新中国的国民教育活动;同时,随着晏阳初置身海外,也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功绩不可泯灭。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送教下乡运动始于19世纪后期,在20世纪前叶达于鼎盛,其目标在于"将从事现代农业的知识与技能传播至田间地头、村户农舍,将旧时代农民改造成为新职业群体",其主要形式包括农民讲习会与农科示范田两大部分。送教下乡运动的蓬勃兴起为美国现代农民培育体系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石,是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它尤其给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以深刻的影响。这场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清朝统治的反动本质,使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认识到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关系,生动地体现了救亡与启蒙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20世纪50~70年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它标志着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上世纪70年代以来,"理论运动"受到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从而产生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由此,提出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理论指导下通过探究及其活动过程的研究来揭示探究教学,提出了不同的探究教学理论;其中,实用主义探究教学理论、探究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和人本主义探究教学理论影响最大。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的探究教学要想顺利进行并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具有结构性、真实性、引导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现代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在面临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如何发现危机的潜在,并怎样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三途并行向一途独进,三足鼎立向一家称雄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同时有其失误:一是经典文本与阐释文本的混杂性,二是翻译传播中的双重间接性;三是注重政治功利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当代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典著作评注期,二是理论体系探讨期,三是当代形态建构期,而每个时期的研究都各有侧重点与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百年的传播与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是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转型,三是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二是二元对立思维,三是研究方法和思想资源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