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2.
开展大课间校本课程以来,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增强了,师生、学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民间游戏与大课间活动的关系,探索了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的操作程序,对民间游戏在大课间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初步探析,将传统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大课间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同时传承民间体育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周万征 《体育师友》2011,34(4):70-71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有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的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练习技能,  相似文献   

4.
<正> 课间锻炼的任务,既应该使学生在课间得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又应该使其得到有益的身体活动。但据我所知,由于锻炼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数学校的课间锻炼很难达到上述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3年开始,我作了一点摸索,创造了三十分钟课间锻炼(夏季为早锻炼)的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实施方法 (一)内容第一部分,徒手操(5分钟):包括少儿广播体操、健美操、身体素质操、武术操、沙袋操等,每天轮做一项。第二部分,长跑和接力跑(8分钟):冬季长跑,五六年级1000米,三四年级800米,一二年级400~600米;春秋迎面接力跑,30米×3;夏季舞蹈、小游戏等。第三部分,游戏、身体素质和达标项目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正>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现行课程理念,切合学校实际的大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一、锻炼梯众所皆知,体育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和方法的主渠道、主阵地,而大课间则是落实和保障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广泛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变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足的现状,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深刻的意义。把大课间喻作  相似文献   

7.
二十二中开展大课间锻炼刘永祥北京市二十二中根据学校实际,把多年来的课间操改为三十分钟的广播操、排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猴皮筋、举重物等多种多样活动的大课间锻炼,使八百余名学生可以同时在操场上、教学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里我校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没有起到认真锻炼的作用,更不能从中得到美的陶冶。针对我小学一校两区的特殊性以及班额大、活动场地的限制和活动器材的制约特点,我校体育和音乐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场地的特殊性,创编了符合学生锻炼的音乐素材和大课间活动,把课间活动变成学生喜爱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9.
大间课体育活动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深入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锻炼强度不高、锻炼密度不足、活动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依据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组合的功能及作用,建立了6套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研究各套运动健身方案与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体育特色校1 2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教学实验。结果表明,6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只有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才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0,(12):77-79
<正>体操是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最佳敏感期中不可或缺的锻炼项目,因其锻炼价值较高,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教材内容之一。经常进行体操练习,既能有效发展小学生的灵敏与柔韧素质,提高关节的灵活度与韧带的弹性,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战胜酸疼感的勇敢精神。为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笔者自2015年以来,将体操项目从体育课逐步引入到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了"体操教材进入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用"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杨 《校园足球》2020,(2):60-61
足球大课间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锻炼体魄、强健身心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有力举措。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活动形式,让足球大课间活动充满趣味、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13.
<正>课间10分钟,是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体育活动,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和调整,达到提高下节课的学习效果的作用。体育课的课间(课前和课后),由于体育课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所以教师的开发和利用除了要达到上述目的外,还要善于利用课间开展其他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使自己的职业特点也融进课间的10分钟里,融进学生的课间活动、课间生活和课间锻炼中去,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法对常州市初级中学就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宣传工作,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主要采取做操和跑步,形式单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影响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锻炼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学校重要的体育教学形式,在小学运用的范围相当广泛。由于受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约束以及场所的局限等,体育大课间活动表现形式较为单调,教育活动内涵也较为缺乏,锻炼的成效不佳。该文重点解析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讨论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措施与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保证大课间有序、快乐、和谐地进行,就应该做到"三大纪律,七项注意"。一、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要保证大课间有序进行就要做到规范  相似文献   

18.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益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多,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由于大课间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效显著。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本期专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开展大课间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及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对策方法。我们要认识到,大课间的落实需要从行政方面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所以从学校校长到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都是大课闻活动的主导力量,只有全员动员起来才能将大课间搞得红火,搞得热烈。  相似文献   

19.
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我国中小学提倡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有好几年了,实践证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区域跨度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出现了一些学校以场地小、器材少为由,对大课间的开展只是应付的现象,这对学生体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此,笔者谈几点关于有效开展大课间的做法,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一、内容要贴近生活大课间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会使学生、教师敷衍了事,不仅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