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邑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署清都散客。明末东林名士,与邹元标、顾宪成世称三君。所著《笑赞》文笔诙谐而倜傥,寓幽默的调侃和辛辣的讽刺于嬉笑怒骂之中。随录二则,与读者诸君共赏。其第四十三则云:唐朝山人殷安尝谓人曰,自古圣人数不过五,伏羲,神农,周公,孔子,(乃屈四指,)自此之后无屈得指者。其人曰,老先生是一个。乃屈五指曰,不敢。赞曰,殷安自负是大圣人,而唐朝至今无知之者,想是不会装圣人,若会装时,即非圣人,亦成个名儒。其第十二则云:辽东一武职素不识字,被论,使人念劾本,至所当革任回卫者也,痛哭曰,…  相似文献   

2.
笑的艺术     
人们钟爱艺术。因为,艺术,能带来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然而,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的诞生就是一件艺术品,至纯至善的心灵闪耀的是钻石般的光辉。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尽最大的努力,让我的所爱使每一个孩子成为永恒的艺术品。我从小就爱笑。初当班主任那会儿,也许由于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艺术,前人多有称颂,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全集》第8卷,270页)但《庄子》的内容,则完全反映了没落领主贵族的思想情绪,宣扬虚无混世,使人悲观消极。可以说,它确实体现了“处于没落时期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文艺的共同特点,就是其反动的政治内容和其艺术的形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庄子》思想的批判,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已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对于《庄子》的艺术,或推而广之,对于《庄子》一类内容反动而带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应该怎样评价?如果因为内容反动而把它们的艺术性一概否定,这显然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反之,由于肯定它们的艺术性而不加分析批判,不揭露它的那种艺术性愈能起着毒害人民的作用,就很容易在称颂它们的艺术成就时引导人们接受其中的思想毒素。郭沫若同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总的思想倾向应该肯定,还是否定?从前,众说纷纭。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西游记》集中概括了农民起义的斗争,歌颂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精神,应该肯定;有的说,《西游记》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必须否定。我认为两说都不符合作品的实际。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这段话揭示了文学作品中幻想的神魔故事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刚 《小学生导读》2009,(11):27-27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我对小伙伴说:“咱们来个逗笑比赛,如何?”一听有新的玩法,大家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游记》的研究结论提出新的看法:《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其生命喜剧意识和乐观主义情调,这种喜剧意识的显著特征是没有死亡与毁灭的潜在重压,是能力和智力游戏性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喜剧心理学的角度,对元代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了探讨。具体论述该剧在观众(读者)审美心理流程中的四种心理因素的基本特征:既奇且新的审美感知,激烈碰撞的审美记忆,出乎其外的审美思维,异质同构的审美情感。并指出这四个方面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各有自身的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一个喜剧性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比赛"这个词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可是你听说过"逗笑"比赛吗?这不,我们作文班的同学今天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逗笑"比赛。这个"逗笑"比赛,要求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派,一派为"逗笑"队,一派为"冷面"队。"逗笑"队的同学,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冷面"  相似文献   

10.
阿凡提故事形式短小,结构单纯,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其幽默与讽刺是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一)探究阿凡提故事的幽默与讽刺,首先需要搞清楚这两个词的概念。对于“幽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这是一个音译的外来词,是二十年代林语堂从英语 Humor(或 Humour)一词翻译过来的。这个词在英语词典中含义比较广泛,有滑稽、谐谑、有趣;(天生的)脾气;(一时的)兴致、心情、心向等意思。我国《辞海》中对“幽默”的解释是:“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人们一般把英国人的解释作为广义的幽默,我国的解释作为狭义的幽默。不管是哪一  相似文献   

11.
上课,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知识传递,而且是情感交流——心理间的微妙碰撞。信息交流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递是以心理间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因此我们不能小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笑”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应该致力于创造一  相似文献   

12.
笑,是人的一种感情素质,在特定的场合和对象中,笑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态和深意,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笑。果戈理说:“笑这个东西要比人们想象的深刻得多”。所以,很多作家常常抓住笑的细节描写来表  相似文献   

13.
在现存的元杂剧中,有不少“无名氏”的作品.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作者没有留下名字呢?有人说,元代杂剧作者的社会地位低,创作还要担风险,所以才不得不隐姓埋名.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尽然.不少杂剧作者的佚名,因为那本来就是集体创作,或在民间流传中被不断加工的结果.戏曲是面向群众的综合艺术,参与创作的人及其欣赏对象,都非仅供少数人阅读的诗文可比.特别在初期,编剧、导演、演员还没有明确的分工,在彼此互相配合及观众情绪的影响下,最易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发挥每个演员的创造性.就连中国近代的话剧,初期也并没有固定剧本,往往是大家共同商量一个故事梗概,确定一下人物关系,其他全靠演员到台上即兴创作.时间长了,自然就在演出的实践中选择出一个“最佳方案”,写出来就是剧本.  相似文献   

14.
乔扬 《科技文萃》2000,(12):120-121
为什么挠痒痒既使人乐又令人害怕?科学家新近对人类这一最奇怪的行为举止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作为言语幽默的一种,逗笑短信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对逗笑短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它并没有进一步阐释乖讹—消解过程的底层认知运作机制,而关联理论恰好解释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战国策》所有的人物形象中,反秦形象鲁仲连、唐睢、荆轲、苏秦的塑造,集中代表了先秦历史散文文学形象的最高成就.本文着重研究《战国策》中的反秦形象,探索这一形象系列产生的必然性,并且对它作思想与艺术方面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师范生的若干心理障碍作了系统的探讨。指出“情结”是师范生深层心理中的核心,描述了由这一核心辐射出的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从学校机制的角度探索了疏导和削弱这些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作_李自成_的艺术追求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老作家姚雪垠同志一九八○年六月十八日在我院中文系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由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邝邦洪同志根据录音整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不同意把《阿Q正传》的艺术属性看成是悲剧或悲喜剧,从作家意图、主要人物性格表现和读者主要审美感受等方面探讨,得出《阿Q正传》是喜剧性杰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