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坛与杏林     
我们经常见到“杏坛”一词,为什么不叫“李坛”或“桃坛”呢?“杏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讲学传道的地方多选择杏林,休息时就坐在杏坛之上。北宋时,孔子后代在山东曲阜祖庙筑坛,种植杏树,并以“杏坛”命名.“杏医”的说法由此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2.
杏坛与杏林     
马世坤 《语文知识》2000,(10):36-37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庄子》中有“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的话。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瓮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这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杏坛的来历。后杏坛也泛指聚徒讲  相似文献   

3.
"杏坛"的典故出自《庄子·渔父》。这则寓言里说: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成为美谈,为人们所称颂。他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后泛指教书育人的地方,即现在的学校。"杏林"一词的由来,有一段典故。晋人葛洪《神仙传·董奉》里写道:有一个人叫董奉,有很高的医技,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董奉给人看病,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要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要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一家报纸上读到一则报道,引题是“警界杏林竞风流,春华秋实铸辉煌”,正题为“市公安保卫干校10年培训万余民警”。将  相似文献   

5.
常常有同学对“杏林”与“杏坛”的区别不甚明了,其实,“杏林”与“杏坛”虽然都有“杏”字,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杏林”一词代指中医,最早见于《神仙传》。相传三国名医董奉给人治病时,不收取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之后,在他家宅的四周随意种下几棵杏树,一般是重病痊愈栽种五棵,轻病痊愈栽种一棵。多年之后,董奉住处的四周竟然有杏树十万株,远远望去,林深树密,茂盛葱郁,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春色满园。花开时节,百里飘香。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  相似文献   

6.
“杏林”与“杏坛”虽然都有一个“杏”字,但含义却不同。“杏林”代指良医。据晋葛洪《神仙传》载,三国时吴国董奉隐居匡山(今江西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愈人无数,得杏树十余万株,蔚然成林。以董在此修炼成仙,因称“董仙杏林”。此后“杏林”即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杏坛”则代指授徒讲学处。《庄子·渔父》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本是水泽中的高地,庄子寓言中的杏坛本非确指。后人根据庄子寓言,在山东省曲阜市孔…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一位领导面对台下的老师讲话:"各位老师,各位杏林,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我特意前来,祝贺各位杏坛高手,节日快乐,并向你们表达诚挚的问候!"这位领导不能不说是真心诚意的,但在用词上犯了错:误将"杏林"当作老师称赞了。"杏林"一词是称颂医生,而不是用来称赞教师的。。相传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为人治病从  相似文献   

8.
“杏林”一词用于称呼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家。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有妙手回春之术,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取分诊费,也不收药费,只要病家在山坡上种杏树一到五棵。由于他医术高明.求医人不断,种树人也就不断,以至数年后坡前岭后杏树达到十万,  相似文献   

9.
曲阜,中国古代的圣贤之乡.如今,已经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文化圣地.到曲阜,必瞻孔府.至孔府,必观"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据介绍,"杏坛"的出典,在<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10,(7):20-20
“杏林”和“杏坛”虽然都与杏子有关,且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意思却差别很大,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耻"、"辱"用作动词时,"耻"常用作意动词,"辱"只用作使动词.但"耻"也有用作使动用的,"耻"的使动用法与"辱"的使动用法相同,两者可以互换.认为"耻"只有意动用法的观点不符合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2.
"山清水秀"是一个常用词,也是一个容易写错的词,请看例子: ①坐拥山青水秀,汇聚三衢财富.(某楼盘促销广告) ②面对山青水秀,真心始终再会遇红日,光辉美丽长透,且对山水我笑问句,新美境哪时有.  相似文献   

13.
杏林、杏坛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 “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和该词直接有关的主人公是三国吴建籍医生董奉. 医术高明的董奉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  相似文献   

14.
钟亮 《考试周刊》2008,(5):218-219
通过对诵读法在古代课程中所占的地位的分析,提出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要对诵读法有正确、辩证的认识,不可以诵读代替讲授.  相似文献   

15.
苟子的天人之分主要讨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与<穷达以时>的天人之分有所不同.荀子天人之分的内涵较复杂,以往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先秦儒家天人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亚元"辨正     
全国正在使用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对第五单元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亚元"是这样注释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千夫”一词的含义,毛泽东认为是指“敌人”,有人认为是古代武官名,也有人认为是指众人。综合考察“千夫”、“千夫指”两词的含义,可以得出结论:千夫,本指众人,在鲁迅诗中特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本意为被指责的人,在鲁迅诗中指敌人。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学质量"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本科"作为高等院校办学的一个层次,既具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也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从事本科教育的高校还可细分成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它们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不尽相同.我们对"教学质量"还存在着一些曲解,对"本科教学质量"内涵的界定有待明晰.  相似文献   

19.
陶冬红 《现代语文》2002,(11):35-35
“不平则鸣”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句成语,其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首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该句一般理解为“事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笔者认为,观韩愈之文,其意有待商榷。韩愈文中“不平则鸣”的主语是“物”,不是专指有生命的物体,是指世间一切事物。而词语“不公正”的受施对象则只能局限于人或动物。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说这张桌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株小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以“不公正”来解释“不平”不妥之一。韩愈在文中说:“草木之无声,风挠…  相似文献   

20.
先摘引两道试题: (1)宽敞明亮的教室里,46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