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对手全部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国队失利的原因及薄弱环节,对中国男篮的训练和比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队与其对手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中国男篮第16届世锦赛失利的原因以及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旨在提高中国男篮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分差不断缩小;中国队的前场篮板球能力较差;中国队的失误较多,特别是关键时刻的失误是比赛失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8强球队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等数据均排在8强球队的中游或更靠后的位置。中国男篮队员的传球和运球缺乏攻击性,对抗中得分能力不强,攻守转换节奏较慢,快攻意识不强,进攻方法手段单一,内线队员策应能力较弱,内外呼应较少;中国男篮防守的整体性较差,缺乏默契,防守的针对性和侵略性不强,身体对抗中不占优势;队员的比赛效率较低,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比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进攻效率低、身体对抗弱、体能差、个人能力不突出、攻防速度慢等问题,并提出学习国外先进的攻防理念、提高身体对抗能力和体能储备、加强队员比赛经验的积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技术统计为依据,从攻守两方面分析比较中国队技战术运用情况。结果表明:2分球投篮次数少、抢进攻篮板球能力不足、失误过多是导致中国男篮本次世锦赛失利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国男篮缺乏高强度对抗下集体作战的能力,找出这些差别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第31届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小组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后姚明时代",中国队的内线及整体实力急剧下降;小组赛表现出整体进攻效率低下,各个位置有效进攻点不突出;在争抢篮板球方面积极性不高,不适应高强度比赛等情况.针对中国男篮失利因素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的失利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队进攻效率低、防守缺乏技巧、篮板球失去控制等技术因素是导致中国男篮比赛失利的直接因素,队员年龄老化以及个别队员比赛中消极怠工等非技术因素是导致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失利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科 《体育世界》2009,(4):48-49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近年采参加的两次世界大赛的各项技术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寻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指出中国男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结果显示:打法上过分依赖姚明,对抗能力较弱及整体攻防能力不强是中国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队与对手在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的攻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国队的整体攻防能力优于对手,其中进攻得分能力和拼抢防守篮板球能力明显高于对手,助攻和抢断球指标与对手相比占有绝对优势,而进攻篮板球、失误、盖帽和犯规与对手相比优势不明显.中国男篮应在训练中继续强化优势指标,补强弱项指标,提高与欧美强队比赛的攻守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在比赛中失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练员与篮协的沟通不畅、阵容组合不够成熟稳定、投篮命中率、内线及罚球命中率低、进攻篮板球少、不能有效的限制对手得分等方面,提出反思惨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确认识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出路,增强球员对抗能力训练和提高队员攻防能力的训练,积极运动联合进攻和联合攻防的方式提高球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第24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韩国队决赛的技术分析,从双方得分、篮板球、抢断球、盖帽、助攻、失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中国队卫冕主要靠的是内外结合,在防守上强调压迫性和扩大性,以及老将关键时刻的攻防经验,但年轻队员起伏较大,对抗能力和比赛经验欠缺,有待于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2.
第23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黄伟 《体育科技》2007,28(2):45-47
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经过八场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全部比赛的数据分析及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八场比赛的得分、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技术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强、弱队之间差距的原因,为有关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技术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计算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8强球队比赛名次和各项技术统计的相关系数,各指标对比赛名次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是:场均罚球次数、罚球得分、抢断、失误、犯规、2分球命中率、场均得分、3分球命中率、3分得分、2分球投篮次数,2分占总分比例、3分占总分比例;中国队的优势指标:罚球命中率、盖帽、罚球得分、场均得分,但这些指标与比赛名次呈低度相关。中国队的劣势指标:抢断、失误、犯规,这些指标对比赛名次呈高度相关,是制约中国队走向世界强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中,战术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的好坏,研究速度滑冰集体滑项目战术的运用对提高我国速度滑冰集体滑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齐齐哈尔速滑队3名队员在2008~2012年参加的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进行实例分析,归纳出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中起跑、领滑、尾随、换人、弯道换人和终点冲刺等情况下战术运用的特点;并总结出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等战术训练的方法,为我国速度滑冰集体滑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创造辉煌成绩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5.
殷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12,22
通过对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北京奥运会上主要技术指标同国外优秀前锋队员指标的对比分析,旨在阐明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得分、防守、篮板球、助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与所有对手之间的比赛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对他们在比赛中的掷端线球阶段、后场推进阶段和前场进攻阶段三部分所用时间分别进行对比,得到结论:中国男篮要在世界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男篮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快、灵、准"的优势,处理好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同时尽最大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这需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做起,加强在这方面对运动员的培养,提高快速进攻的能力和意识,并在联赛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5届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6个对手全部比赛的篮球技术统计,找出中国队在大赛中遇强队时表现差的原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果:(1)中国队在比赛中篮板球、盖帽占优势;(2)中国队在比赛中罚球总数少于对手;(3)中国队在比赛中助攻少、抢断少、失误多。结论:中国队仍是世界强队之一;中国队以姚明为核心的战术贯彻不彻底;中国队自身“小、快、准、灵”的特点丧失;队员基本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从23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中国队攻防能力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对个人的攻防能力和全队的攻防特点,及全队攻防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中国队在防守和进攻能力上均有比较强的实力,且攻防能力均衡。全队进攻方面的特点表现为内外线进攻平衡、高命中率、空中优势明显、防守方面表现为内线优于外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许水生 《冰雪运动》2007,29(5):32-3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比赛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和韩国女子冰壶队在第6届亚冬会的3场比赛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女子冰壶技术水平虽然具有亚洲冠军的实力属于亚洲最高水平,但在关键场次、关键球时,技术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较弱,缺乏大赛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高水平比赛的节奏,还不能游刃有余地适应大赛的对抗。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历届世锦赛8强球队洲际分布,并结合本届世锦赛各队表现,认为当今世界男篮发展的格局是欧美两洲球队仍然领先,欧洲球队整体势力上升明显,非洲进步较快,而亚洲依旧提高缓慢。对中国队与各集团球队之间的实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队与第一集团球队相比实力差距较大,取胜希望渺茫,与第二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超长发挥有战胜他们的可能,与第三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对手实力不可轻视。因此中国男篮要在2008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创造分组优势基础上,要发挥自身优势,力从根本解决世锦赛上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