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论劳动资料     
本文认为劳动资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范畴,正确地把握这一范畴,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锁钥,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实质的关键。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本文论述了劳动资料的本质、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归纳出五种历史唯物主义观.哈贝马斯在哲学反思中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并试图创立基于交往行为的社会进化新理论.柯亨、罗默、埃尔斯特等人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关乎事实的科学,并尝试运用分析哲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方法基础.奥康纳、福斯特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生态唯物主义,全面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维度.詹姆逊、阿格里塔、哈维等人创造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中.鲍德里亚、拉克劳、墨菲等人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全面质疑并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基于对传统观点的分析认为,只有将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理解为生产方式,才能保证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严密性和科学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上层建筑;有人说它是生产力;有人说它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有人说它既不是上层建筑,地不是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范畴;或者是什么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问题放到一定历史范围内去考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列宁指出,为了科学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我们以此为据认为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基本范畴:这对范畴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比是属于低层次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认真考察这一对范畴,特别是生活方式,才能丰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从而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和基石。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个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它引申,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所有的原理,都要归到这上面去。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只有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教学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施实践教学需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区分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这对核心范畴,教师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实践问题意识",以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中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这也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自我实现是从人的主体能动性角度来揭示人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唯物辩证的、社会实践的角度对自我实现的基本性质、内在动力、制约尺度、实现形式、价值创造、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这些观点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观点,也是当前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与哲学》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共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个单元。从生活切入哲学,通过分析"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历史观"的观点,让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移植一些新的范畴。笔者认为,“社会风气”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应当把它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运用已经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但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只能驳倒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足以动摇其内在逻辑.历史唯物主义要真正超越历史唯心主义,必须说明现实历史的意义.此时的马克思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滞后,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无法从现实的物质生产中揭示出人类解放的意义,不足以彻底驳倒蒲鲁东的内在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3.
百多年来,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的理论,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基于对传统观点的分析认为,只有将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理解为生产方式,才能保证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严密性和科学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若要继续不失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就必须面向新的实践、新的时代精神、新的文明进展来提出新的范畴、阐发新的原理。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像已经接纳并阐发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技术革命、文化世界、社会改革、社会开放等范畴及原理一样,将制度文明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必须以狠抓“三个文明”范畴的研究为生长点,由此带动上列新范畴的研究,以此丰富与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网络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真理问题历来是认识论当中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看,真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把真理问题明确地和认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与说明。此外,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真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联系着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既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所谓实践,主要是指社会的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并且,只有劳动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生产观点、阶级斗争观点、科学实验观点)和群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其现实基础的.在他的社会发展观中,以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着眼点,回答了社会发展的基础、本质、动力、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的社会发展观是贯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红线,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超出旧唯物主义消极直现的范畴,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却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启迪下,马克思发现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等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阐明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总结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根本特性的观点,肯定了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构成了科学的实践观。探讨费尔巴哈哲学的中介作用,对于研究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生长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本质上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它凸显了生产和交往在人类社会的纵向演进与横向拓展以及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蕴涵着丰富的发展辩证法思想.在现时代背景下,探究这一对基本范畴,对于纠正和澄清传统发展观中的诸多误解和偏差、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认知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的基本范畴是政治学存在和立论的根本,也是学科中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历史上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进行了归纳,认为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反映到对社会关系的政治本质认识上,又进一步表现为各执一端的两种观点,即政治的本质根源于群体之间的关系,还是根源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种基本观点的立论基础和方法论,得出的结论是它们都缺少理论上的周延性,进而在总结现代政治学关于政治基本范畴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超越两种观点的政治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