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形成一些化学学困生的原因1.社会和家庭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社会上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养成了不良的行为,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有缺陷、父母管教失当、家庭学习环境恶劣或经济困难、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  相似文献   

2.
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效率普遍低下,家庭环境较差,人际关系欠佳,身心状况不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生存状况,提出如下建议: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树立人本教育理念,教师要切实关爱学困生,家长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学困生自身要注意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即语文学习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由于孩子生长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身体发展的差异,学生间出现了不同个体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语文阅读能力差的部分也就被人们定义为学困生。由于学困生自身有一定的语文阅读障碍,也就导致了很多语文阅读方面的困难困扰着学困生。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问题的源头,深层次地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舒缓、解决。对学困生的阅读障碍进行对症下药,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克服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极为吃力.部分成绩偏差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至于他们升入高中阶段后,在面对更难的数学知识时会觉得无从下手.时间久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从而放弃学数学,沦为学困生.也有部分学困生本身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受到行为习惯、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爱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后位.从整体来看,学困生并不笨,他们当中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发现学困生的前进是举步维艰的。结合日常学习状况分析,我们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学生自身的原因,一些学生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有畏难情绪;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破损,家庭教育过严或过于溺爱;伙伴因素,学生之间学习惰性的感染;学校因素,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枯燥等。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学习上较为吃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智力和思维上和其他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和其他学生却相差较远,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原因,也因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丧失的,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社会因素所影响而无心学习.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物理教学提倡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困生,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学困生存在着学生个人、教材、社会、家庭和教师等多种因素.例如,学生个人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是不可能提高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自觉性,学会学习."我要学"是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特点.在小学里长期适应了老师、家长监督下的学习,一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压政策,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上会十分盲目,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又如,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等大量不良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吞噬学生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放纵享受等.再如,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父母离异等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城乡集合部的农村中学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理,身处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学困生占85%,还有部分是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情味很淡,不求上进,脱离集体,厌学、弃学等.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通常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其在学习上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目前的这个班是我上学期接手的,根据前任教师的介绍和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分析,我选择了两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困生”,作为重点辅导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数学的逻辑性强,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出现了断层,不具有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就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便成了数学学困生。因此,要找准致困原因,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使之转化。1.端正思想,帮助"学困生"。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讲名人故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未来、理想等。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比较落后或行为习惯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智力一般都很正常,有些甚至很聪明,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厌学、违纪等叛逆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国亮 《学语文》2013,(5):36-37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造成了人的智慧、能力、志向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心理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而高考竞争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除了情商较低之外,还有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家校联系工作,避免社会不良影响,从而促进"学困生"成功转化。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难与抗拒心理,以及学生的家庭因素,影响小学教学质量。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田燕 《甘肃教育》2011,(12):30-30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影响的不同以及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具体表现是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差  相似文献   

16.
高静 《文教资料》2011,(16):145-146
本文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具体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针对这些状况,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快乐,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刘金芳 《广西教育》2009,(31):30-30
学困生是我们教师议论最多的话题,我在工作中通过一次次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转化学困生的门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特别是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97%与家庭有关,其中有的是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有的是教育方法不妥当;有的是家庭环境的不佳,有的是父母自身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做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累.为什么会感到累呢?我认为主要是南于"学困生"存在的缘故.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48):51-52
"动力型"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基本没有偏常,学习上缺乏了前进的力量,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的学习困难生。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行为分析、作业错误分析、能力诊断分析、教育会诊,关注"动力型学困生"个案。同时抓住外在因素(家庭环境特点)及内在因素(学生心理特点)为突破口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在教育上的特殊性,寻找例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悦纳自己,运用abc理论正确归因,在"小步子"成功中获得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