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关税方面的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I表述为:“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人教版必修I表述为:“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两者均认为条约规定了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清政府没有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定权,即通常所说的协定关税。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鸦片战争后,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规定协定税率。后在《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规定:中国海关由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征税,外国商品入内地只加征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  相似文献   

3.
在复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部分时,我们遇到了这样三道类似的选择题: 例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①割香港岛②巨额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例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巨额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例3.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取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为了确定战后新税则,中英双方于1843年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协定税则,这一税则伴随着《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也成为美、法两国对中国贸易的税则。有些论著认为新税则制定以后,大多数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的方法征税,并且新税则确立了这一原则。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5.
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以清政府被英国侵略军击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南京条约》第十条中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一语,向来被史家认为系“协定关税”的条款,其实不然。英文本中此语为“a fa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即“公平而正规的进出口税则及其他费用”,可知“秉公议定”四字本来并无由英方派员参加议定税则的意思。但事后由于英方代表璞鼎查的讹诈和清朝官员的愚昧,实际修订税则时竟变成了中英协定关税。璞鼎查对修订税则原则指手划脚,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6):138-139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规定中英协定关税,仅要求新定税则。清朝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璞鼎查利用耆英十二项交涉的照会,违约诱使中方就关税问题再次谈判,从而在1843年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即《虎门条约》附件)明确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非要求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所谓通商战争实质上是以殖民为目的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2004年第1期发表了简建珍老师撰写的题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主要意图是什么》一文(以下简称为“简文”)。文章以一道复习资料中出现的单项选择题为例,即《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协定关税D.五口通商“简文”认为,最能反映题意的应是五口通商。其理由是:“英国政府当时最关注的是增开通商口岸而非降低关税税率”,“协定关税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它抛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B.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D.虎门销烟激化民族矛盾《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文是()①香港岛的割让②赔款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③④3.下列条约中有割地规定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天津条约》⑤《辛丑条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4.近代史上曾经侵略过台湾的国家有()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  相似文献   

9.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10.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肆意侵略。列强不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还掠取许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特权,如“租界”、“协定关税”、“内河航运”、“领事裁判”等特权达21种之多。现将列强在华的特权简述如下:“租界”  相似文献   

11.
<正> 1842年8月29日,英国殖民者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第十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共十三款,包括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内容。但对鸦片贸易问题却只字未提,原因何在?对此,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鸦片问题虽然没有写入正式条约,实际上得到中国腐朽官员的默认。其二,耆英等人认为用不着在条约中明文规定。笔  相似文献   

12.
徐金超 《历史学习》2002,(11):15-16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南京条约》中最能满足英国侵略欲望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两银元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关税协议有些习题所选答案为C,因为英国在当时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有些习题选中的答案却是D,因为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商品,而协定关税是便利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的一项特权。两者都有道理,问题在于答案是惟一的。其实,这是近年来很流行的选择题类型,一般称之为“最佳选择题”,有些复习用书中还有这类选择题的专项训练。这类选择题为什么这么流行呢?笔者…  相似文献   

13.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从上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的“领事报关制”开始,经“外籍税务监督制”而发展成近代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势力不断渗入到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对中国晚清和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半世纪以前的8月29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兵临中国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给予他们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海关、外贸等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走上了“从属于西方”、充当西方大国附庸的苦难道路。一个独立的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值百抽五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旧中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主要协定税率。协定关税特权始于《中英南京条约》,但南京条约只规定了协定关税的原则。并没有关于值百抽五税率的规定。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这个税则上载列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各种货税全是按从量税规定的,大都以每百斤(一担)为货量计税单位,如茶叶每百斤纳税银二两五钱,丝每百斤纳税银十两,等等。可以说相当于值百抽五,但不是正式确定的值百抽五原则。这是当时世界最低的税率,比中国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降低了约58-79%。由于当时货品分类极为粗疏,其中对少数“品类不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解题易出的错误及错误原因分析第12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简析]正确答案:B;易错选:A。错误原因主要有:(1)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含义理解不清。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在国际交往中,某国一旦享有某种待遇,该国可以援例享有的待遇。(2)史实不清。选项A、D出示的史实是《南京条约》中规定的特权,而并非《虎门…  相似文献   

17.
例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五口通商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主权,五口通商破坏的是贸易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不对等的主权交往,只有领事裁判权破坏的是司法主权,故正确答案选B。例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殉国的清军将领有()①冯子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丁汝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评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妁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甲午战争中”和“殉国”的将领,由此得出是②④,故…  相似文献   

18.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合法化,这些条约也是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证。大家在学习条约时,不仅要记住条约的内容,也要逐条分析,看它如何反映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记忆条约的内容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下面是我编的一些记忆口诀,以帮助大家记忆。(1《)南京条约》:关岛五元[分别指关税协定、割香港岛、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赔2100万银元]。(2《)南京条约》附件:裁判(领事裁判权)、片面(片面最惠国待遇)、租住(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统一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由于对某些知识点在空间、时间、地域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等方面出现偏差,造成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失误,为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教材,笔者利用教学中的积累,将其简单归纳,加以辨析,以供参考。1.《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的标志——误认为这一规定是  相似文献   

20.
关税自主是独立国家的重要标志。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始自《南京务约》,而收回则始自美国和蒋介石政府订的《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的签订是双方对时局的一次理智的选择,对稳定其国内统治,打开其国际政治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