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已经提高到了本科层次,如何将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加以建设,通过实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中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各地区的师范院校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特色等制订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方案,满足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专业形象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设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的全学程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支撑不足,"理""实"融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乏力,实践取向的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有待持续推进,实践取向课程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路径.小学教育实践取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应关注小学教师的专业特质,其构架可概括为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全程实践、注重反思.实践取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多学科和谐共生的教师团队、建构大学和小学协作育人的共同体、建设教师教育实验实训设施和实践基地、营造小学教师教育的特殊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人情式建设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建设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需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需与地方政府及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队伍;需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比较与联系,进行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彰显了实践取向的价值诉求。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与教师教育观,主张创设理论—实践共同体,在实践反思、行动研究中生成与优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重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实践教学情境下,理论、科研、实践三大板块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共同指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的公民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不断进行着此消彼长的转化。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生存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基本特征。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也日趋多元化,主要包括:基于"学校—课程"框架的系统化教育模式、基于"社会—组织"资源的社会行动模式和基于"自愿—服务"的社会主动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需求来自教师实践,而检验培训效果也必须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而且是唯一途径.所以,要围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坚持实践取向的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重视实践检验环节,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效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基于培训与实践的科学融合,让教师在探索与应用教育技术过程中不断的理解教育技术,构建实践取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循环培训模式,为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依据、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诉求为研究价值,以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引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要求,探索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模式,从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方面探究该体系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于小梅 《教师》2013,(16):113-113
新课程改革针对过去学校课程过分注重对孩子心智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将实践能力确定为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手、脑"发展严重失衡的状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教本科教师知能上的培养目标应为通才+专家+专长;德行上的培养目标应为善良+关心+道德高尚;情意上的培养目标应为温敏+坚毅+乐观向上.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要重视基础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特长类课程、拔高类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提升类课程.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实践取向作为一个发展态势,能准确定位教师教育,准确定位实践取向。准确将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剖析清楚,有助于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培养层次及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关注小学生认知上的具体性、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小学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小学教学实践的技能性。但现实中存在教育实践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高校与小学合作不紧密、对教育实践课程指导不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技能训练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赢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念、加强管理环节、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模式研究与教育的实践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和知识和实践知识,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目前,纵观国内各开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存在三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科培养模式,"综合+方向"模式,综合培养模式。不同的培养模式相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方案。分科培养是指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如分为中文、数学、英语、自然、艺术等科类。专业分类是以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为基础,这一模式基本套用专科院校培养初中教师,以及本科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专业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本教学基本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教育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转变理念、优化课程、提高特色、注重实践、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对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专业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本教学基本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教育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转变理念、优化课程、提高特色、注重实践、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