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2.
大观园的另一个叛逆者是林黛玉。林黛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也是由她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生活道路决定的。林黛玉的家庭也是侯门贵族,世宦之家,十分富有。因父母无子,黛玉便受宠如“掌上明珠”。如果不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母相继去世,黛玉很可能被培养成一个标准的封建阶级淑女。 黛玉童年的欢乐是很短暂的。母亲病故后,贾母可怜这个孤女,把她接到贾府,使她陷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当初受宠环境下形成的孤傲心理,在新的、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抵触,促成了黛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刚到贾府时,贾母对她也是“万般怜爱”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红学呈现出百花竞艳之势 ,然而对林黛玉而言 ,似乎面临着新的厄运。尤其是在青年人中 ,黛不如钗的论调相当流行 ,如何正确评价林黛玉 ,本文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其生活的时代荧屏上去显影。在《红楼梦》诸多女性中 ,林黛玉是赢得作者曹雪芹更多的同情的。但作者却以冷静的审美心理 ,把握并艺术地再现她身上许多气质上的缺陷。正是在这些缺陷中 ,人们才体察出她那滚烫的心和纯美的灵魂。其率如璞的黛玉却以假情假意来反复试探并勇敢追求爱情。这种畸形的恋爱方式 ,是畸形的时代赋予她的 ,也是畸形的时代挤压的结果。来自外界与内心的痛苦 ,使黛玉变成双重痛苦的负载 ,成了一个忧郁哀伤 ,多愁善感的泪美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及她在贾府生活时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和具有与黛玉相似命运的女子来说明林黛玉这一"弃女"形象,并从社会、经济、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探究其被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 :“‘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 ,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 ,这种分析 ,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 ,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也是不妥的。其一 ,我们从课文的情节来看 ,贾母疼爱林黛玉当作一根主线贯穿全文的始末。作为生活在贾府的林黛玉 ,她从老祖母的关爱中 ,领略了生活上的许多…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细微小事显示人物个性。《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有两句话:“只刚念了《四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本文以此为例说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贾府》中突出了林黛玉谨慎细心的性格,林黛玉此次进贾府,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孙女到外婆家,而且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林家的尊严和体面,所以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初到贾府,贾母看到外孙女自然是爱怜不尽。吃饭时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与黛…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既有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又有人的博学与深沉。它们并不矛盾地共存于黛玉身上,使黛玉成为世界学画廊中独特的那一个。黛玉性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还由于她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  相似文献   

10.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生命的始终,而且贯串于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就是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13.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正式上门拜见二母舅及舅母,王夫人选定了在东廊三间小正房接待黛玉。王夫人的做法有看轻黛玉的意味,而且因为这里僻静些,不易被人撞见或听到内容。王夫人在见到林黛玉的第一天,就给她打"预防针",让她和宝玉保持距离。文章就王夫人为什么在东廊三间小正房接待黛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计量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林黛玉诗词词频和动词词频的统计分析,来解读和阐释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力图呈现出一个立体化和多样化的黛玉形象。结果表明:林黛玉的诗词中与"花"相关的词很多,并且多使用情感消极的词汇,这也印证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自卑的性格。考察林黛玉动作动词时,发现在林黛玉的性格中还具有男子化的一面,这和普通的贵族少女迥然不同,也是以往研究所忽略之处。  相似文献   

16.
《葬花吟》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是作者曹雪芹表现林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所描写的是黛玉触景生情,由她看到落花,而联系到自己的命运,它渗透了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葬花吟》因其精湛而高超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和探讨。本文将从人称,音节与格律,用词,句式等几方面赏析杨宪益和戴乃迭,霍克斯和许渊冲几位翻译家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18.
石坚 《文学教育(上)》2010,(13):102-103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大多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残害下的悲剧。笔者认为,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非由于她对当时的社会有意识的反叛,而是其性格及生命感使然,是对生命孤独感超乎寻常的体验的必然结果。正是对生命哲学层面上的体恬,使黛玉将自己与宝玉的爱情视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和价值,视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和归属,这份太沉重的爱情成为黛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最终耗尽了她美丽而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中,全身充满诗的灵性,是黛玉有异于众姐妹的个性特征之一。而她的任性任情,不矫饰,不屈从,孤标傲世,敏感而自尊的性格,正是因为融合在她那敏感的诗人气质里,得到了悲剧美的升华,从而具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在大观园里,林黛玉是第一个要从诗中觅...  相似文献   

20.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开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红楼梦》中本身就是作者的血泪之笔,是整部作品的"正文起头处",作者不惜笔墨做了多次暗示:黛玉进了贾府,但她绝不属于贾府的世界,贾府也把她当作"异己者",处处强化她"客"的形象。一"、凤姐"热情背后的言外之意黛玉一进贾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戚,陌生的外祖母,陌生的宝哥哥,陌生等待自己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