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开放习作,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真正的习作开放呢?我对"开放"的理解是把学生思维打开,让学生自由去写,却又不是没有要求、不受限制地乱写一通。但由于传统的尊师教育,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正>翻阅《中国教师》杂志,里面《课要怎么上,学生才喜欢》一文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教师心中没有学生,是教师心灵最大的空白,也是最不应有的空白。我反复阅读全文,发现作者是站在学生的视角,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阐述师生关系的。对此,我有另一种理解。一、心存敬畏,感念学生没有学生,何来教师?没有学生,何来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学生,谁来成就教  相似文献   

3.
(课上,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杜十娘那么有钱,那么聪明能干,为什么她不自赎,然后像正常人一样嫁人?她为什么一定要依靠李甲?对这个问题,通常的回答往往是那个时代女人没有地位,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的悲剧命运是被时代决定的.其结果是学生以为得到了答案,教师以为自己的解释特美妙:既赞美了今天,又批判了封建礼教.可是,我想如果有人再问"如果是时代决定的话,那么杜十娘那个时代就没有幸福的女人吗?如果有,是不是时代决定了她的幸福?现在这个时代就没有悲剧的人生吗?如果有,那又是不是时代的原因?"教师又该怎么回答呢?教师没栽跟头,应该感谢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呢?我感到"百宝箱"值得研究.幸亏对课文熟悉,我很快就找到了切入点:作者极力渲染的是百宝箱的价值,那就从百宝箱的价值说起,让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清算杜十娘的财产.于是,我做了如下引导--)  相似文献   

4.
张锐 《教师博览》2002,(3):27-27
前几天看电视时四岁的孩子问我:“爸爸,鬼子是什么?”面对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来描述。战争和侵略毕竟离他们太远了,理解不了这一点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但是一位学生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是吗?”还没有等到我回答,他又加上了一句:“我想肯定是的。”面对他那张单纯和天真的脸我不知道如何来描  相似文献   

5.
我很感谢你们的院长、副院长和各位院领导,叫我来和你们见面。你们不是师范学院吗?你们不都是老师吗?我是学生,我是准备一辈子当学生的,所以我应是来听课的。现在颠倒了,学生讲课,老师听课。我不会讲话。我不是理论家,也不是教育家、不是教授;我又没有条条框框,没有一个小本本,没有一张小纸条,我什么都没有,就是即兴地讲点话。那么,讲什么呢?我想还是即景生情,由情讲一点话吧。  相似文献   

6.
正那天是星期三,我上公开课,讲朱自清的《背影》,在进行到最后一环节拓展延伸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爱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加深他们对父爱的理解,没想到有一位同学大声说:"没有"。听到这一声"刺耳"的回答,望着教室里黑压压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我既紧张又吃惊,很快我让自己平复下来。我了解那位同学,他是一位单亲孩子,他说的也许确实是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王毅 《职教论坛》2002,(18):48-49
思想政治课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说一遍学生难以理解,讲多遍又显得干巴重复.更何况,职中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可想而知.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认识的主体--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呢?我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多次问不同的班主任朋友同样的问题:班主任的产品是什么?答案没有一个出乎意料:学生。我屡次半开玩笑地对朋友们说:"学生是他们爸妈的产物,他们的产生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会心微笑,这微笑的背后有理解也有疑惑。理解了产品不是学生,疑惑的是产品是什么。接着,我会问朋友们下一个问题:在联合国的产业分类中,教育属于哪个产业?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教育属于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了,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环视全班,当他的目光和一位“后进生”的目光相遇时,学生竟站了起来说:“我又没有说话,干嘛看着我?”这个生动朴实的例子的寓意,我很久之后才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育     
语文课上,我教同学们如何体会词句的意思,在给他们讲什么是“奇迹”的时候,我举了个例子启发道:“假如一个人从十层楼上跳下来却一点儿事都没有,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什么?”“这是幸运。”有学生这样理解,我不太满意,继续启发:“那么他又爬上十楼又跳下来,可还是毫发无伤,我们会认为这是什么?”“偶然。”学生还是不解其意。“如果他再次爬上去又跳下来呢……”“那绝对是犯贱,吃饱了没事干。”同学们开始起哄。“不,他习惯了。”嘟嘟最后总结。启发式教育@张静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教师在阅读了粱增红老师的《讲了也不会,何必再讲?》一文,很受触动。思考之后他也产生了一个困惑:我们教师明明已经讲过,甚至重点讲过的东西,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是呀,为什么?明明在课堂上教过了,学生看似也学会的东西,考试的时候,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不会了?是我们的学生真的很笨,还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讲透彻?我认为这两点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感悟、思考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这样  相似文献   

12.
我曾担任校园文学社的写作教学。一次,一名学生对我说:“翁老师,你讲的小说写作知识我很爱听,你能不能把你写的小说让我们学学?”我听了又喜又窘。喜的是,我的课受到了学生欢迎;窘的是,我没有发表过一篇小说,拿什么给学生学呢?  相似文献   

13.
<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自认为课上对文章的分析比较透彻,各种题型的审题、解题方法与技巧也讲得相当到位,可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学生还是失分很多。我们往往会埋怨学生,批评他们上课没有认真听,课后也没有认真复习,但批评之后又怎么样呢?学生的考试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因此,我也反思了一下自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中的字词落实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大问题。讲多了,又怕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不讲又怕学生不理解。关键是要理解词语,没有理解词语,就根本谈不上对课文的理解。对此,我进行了种种的尝试。这里,仅就提高文言文词语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这一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中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一、关注学习起点,让学生找到方向在教学中,我有时埋怨: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怎么不理解?原因就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把学生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16.
苏苏今年31岁,研究生毕业。与苏苏谈话很累,她聪明而敏感,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她。她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你能理解我吗?能吗?当然,你是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我的,因为,你不是我,你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事情。"听完她的叙述,我想告诉她:我理解了你也接受了你,并且很愿意成为帮你走出阴影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改作文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郁闷不已。学生写道:今天是晴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水缸里,淹死一条。我很伤心。老师评语:我也很伤心,我活了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见过会被淹死的金鱼。学生写道:我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老师评语:你妈妈是变形金刚吗?学生作文:一位女解放军叔叔走过来。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语文测试成绩批出来之后,我感到十分吃惊。因为这份试卷3个月前我给学生考过一次。当时考虑到试卷上的题目很具代表性,应让学生弄懂吃透,于是我用了整整4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讲评。看得出,我在讲评时,学生们听讲也是认真的。可为什么只隔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面对同一份试卷还是原地踏步、没有长进呢?是我当时没有讲清楚?是学生听讲时心不在焉?是大家近3个月来没有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一个个疑问提出来又被否定了。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师?我不想在这里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想从如何把握五个度这一角度谈些个人理解和体会。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提到因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想自杀,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学生在虚构,便简单地提醒她写作要抒写真情实感。岂料这位平时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学生却说出了一段让我震惊的话:“老师,你不理解我的心情。我什么优点都没有,人又笨,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时我真的想还不如死了算了,我都设想过好几种死法了。”一旁的学生也纷纷插嘴,说他们都有类似的想法。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想法?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还是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错了?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还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