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制弧光灯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实验很简单,但由于缺少弧光灯,致使多数学校不能做这个实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介绍的弧光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材料:1、碳棒两根(可从一号废电池中拆取);2、80×40×10(毫米)~3木板二块;3、250×60×20(毫米)~3木板一块;4、自行车条二根;5、鳄鱼夹二个;6、导线若干。二、操作方法:把上述器材照图装好。接通电源转动调压器手柄,使指针指到20V位置。移动碳棒支架,先使两碳棒尖端接触,然后再逐渐移开。大约两尖端相距0.5~1毫米即可起弧。  相似文献   

2.
黄玉梁 《考试周刊》2013,(1):152-152
<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究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及电解的原理。探究实验:①如图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稍候,若碳棒表面无明显实验现象,则可取出碳棒继续下一步操作);②如图2:将两根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③如图3:将两根碳棒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再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①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②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③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相似文献   

3.
用两根保留铜帽的大号电池碳棒,铜帽上焊接导线、一支小试管截去底部,按附图所示装置好,便可进行实验。 注意:试管应和碳棒配套;碳棒与碳棒之间间隔不宜太大;加热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稳,并保持平衡。 倘若能在课前用此装置先做一遍实验,且待电解质熔化时将碳棒稍许抵紧,则效果更佳。 此装置尤适宜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随电解质溶化程度,则电流强弱的变化直接  相似文献   

4.
铁的吸氧腐蚀,学生难以接受.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可使问题直观,便于理解掌握.一.实验用品方塑料盒(或烧杯)、导线、灵敏电流计、NaCI溶液、铁片、纱布、碳棒俩根)、塑料片(三片).二.操作步骤1.加工两大一小三块塑料片;使小的能放入塑料盒中而大的能在盒的边缘放住,在一大一小两片上各打等距离的两个孔,如图1所示.孔的大小以能将碳棒旋转插入为宜.将两根碳棒插入平行的该两块塑料片中,将纱布在碳棒上缠好,在一根碳棒上端连上导线,如图2所示.2.取一块铁片,将其表面铁锈处理干净.用锋利小刀在另一塑料片中间开一小槽…  相似文献   

5.
从一号电池中拆取两根碳棒,用水洗净,用小锯截成各为35mm长的两段,再用坩埚钳钳住碳棒置于火上灼烧至透红后迅速投入冷水中,使碳棒表面活化(即变得粗糙多孔)。取两个眼药水塑料空瓶,用刀扣去底部。另取二根导线分别从两个小塑料瓶尖嘴处穿入,穿入后用该端的裸线各自紧扎在上述碳棒的一端,再收紧导线将碳棒一一拉入小塑料眼药水瓶内。然后在瓶口尖嘴的导线四周涂一些胶水,把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实验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采用简单比较法对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的实验条件(包括电极连接方式、氯化钠加入量、碳棒根数、电压等)分别进行了探究,得出最佳实验条件,旨在为中学化学教师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实验结果显示:在10V电压下,使用三电极(用铝片作阴极,用铁片和石墨电极作阳极)进行实验,在230mL污水中,加入5.0g氯化钠,碳棒数量在2~3根平行捆绑时,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1.电极制做:取一根碳棒,用白布条将其缠绕,布条两头和碳棒下端用医用胶布固定、盖严,引出导线即成阴极;另一根碳棒接好导线并装入无底废试管中即成阳极。  相似文献   

8.
演示高中物理中的“弧光放电”实验和“光电效应”实验中作为紫外线光源,都需要弧光灯。然而,现行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上却没有弧光灯这一仪器。为完成上述实验,我采用了一种简易的弧光放电装置代替弧光灯。 [器材]调压变压器1台,方应支架2套,炭棒2根(可从旧电池上取用),  相似文献   

9.
1 实验装置图 2 实验仪器和药品 直流电源,PH试纸,滤纸,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带导线的碳棒两根,胶头滴管,玻璃片.  相似文献   

10.
灯泡的发明     
<正>灯泡通过电能发光发热。它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制成,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人们最初使用灯泡是为了给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随着社会的发展,灯泡的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灯泡开始有了美化环境、装饰等用途。灯泡的发明可追溯到19世纪,那个时期的发明家们为实现人类照明做出了重要贡献。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使其发光。1810年,戴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实现了照明。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装置和原理改进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氢氯混和器1.粗铜丝  2 .单孔橡皮塞  3 .广口瓶  4 .铁钉5.碳棒  6.饱和食盐水  7.橡胶管  8.导气管9.蒸发皿  10 .饱和食盐—洗衣粉溶液电解饱和食盐水 ,产生氢气和氯气 ,通过上方导气管进入饱和食盐———洗衣粉溶液中形成气泡 ,点燃气泡或镁光照射 ,发生爆炸。2 操作步骤在广口瓶内注入 2 0 0mL的饱和食盐水。在一根铜丝下连接碳棒 ,接上电源的正极 ,另一根铜丝下连接铁钉 ,接上电源的负极。以碳棒和铁钉为电极 ,盖上单孔橡皮塞 ,开启直流电源 ,控制电压在 8~ 12V ,两电…  相似文献   

12.
一、电极的制作1.碳电极制作取三根五号干电池的碳棒用去污粉洗净,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过程中pH值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阳极生成的氯气跟水发生成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氧酸。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其原因如下: 一、实验 把6伏的直流电源,PHS—2型酸度计(分度值0.02pH)、两根碳棒用导线依次连结,电解  相似文献   

14.
初三物理“电流的效应”一节中,在做电流的化学效应演示实验时,跟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 为了下次实验顺利进行,必须把碳棒上的铜除掉。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砂布跟碳棒摩擦。这种方法,不足有二,其一是碳棒磨损大,其二是不卫生。笔者有一巧妙的方法能除掉碳棒上的铜,避免出现前面所说的不是之处。  相似文献   

15.
电流化学效应即电流流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电流的化学效应按华东版初中物理第二册 16页图 16- 5所示的实验中 (见图 1) ,“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A、B是两根碳棒 ,闭合开关 ,通电几分钟后 ,仔细观察跟负极相连的碳棒 B,会发现它上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采用该装置的实验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 1)电流较弱 ,实验时间长 ;( 2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3)可见度小 .图 1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有的老师将实验改装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 ,将装置水平放在投影仪的书写台上进行演示 ,学生能从各个方向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  相似文献   

16.
a.用直径约2mm、长约5cm的铜丝,一端压成片状,再在距此端2cm处弯成100°的角。b.取废旧的一号干电池,取出中间碳棒作电极(一定要带铜帽)。c.把片状的一端焊接在碳棒的铜帽上取两根制好的电极,分别插入装有氯化铜溶液的U形管的两支管内,铜丝的一...  相似文献   

17.
离子本来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 ,但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却可以观察到离子的运动情况。1 仪器、药品培养皿 (直径 11.4cm ,高 2cm ) ;烧杯( 10 0mL) ;硫酸钠 2 0g ;水 80mL ;铜片 ( 3 6cm×2cm) ;1号电池内的碳棒 1根 ;马蹄形磁铁两个 ;学生电源 (或干电池 4节 ) ;电键 1个 ;导线 3根 ;电烙铁、钢锯等。2 实验步骤( 1)将 2 0g硫酸钠加入 80mL水中 ,配制成溶液 ,再滴入几滴红墨水 ,使溶液呈红色。( 2 )将铜片弯成一个直径为 11cm、高为 2cm的金属圆环 ,焊上一根软导线 ,并将其置于培养皿中。( 3 )用钢锯截取 2cm碳棒 (…  相似文献   

18.
1 电极的制作 (1)碳电极制作。取3根五号干电池的碳棒用去污粉洗,再用砂纸打磨去表面一层,用水洗净即可。  相似文献   

19.
1电压表触接法把电压表、开关和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源两极间,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后立即断开,若电压表指针瞬间正向转动,则和电压表正接线柱连接的一极为电源正极,反之为负极。2电流表触接法把电流表、开关和电阻R串联后接于电源两极间,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后立即断开,若电流表指针瞬间反向转动,则和电流表正接线柱连接的是电源负极,反之为正极。3电流的化学效应法把两根碳棒A和B立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杯里,如图3所示。用导线把两根碳棒分别跟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过几分种后,若发现碳棒A上出现一层红色的铜,则和A相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二册129页“图7—10用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演示实验中,电介质用稀硫酸,极板容易极化和损耗,难以反复演示,效果欠佳。我们自制了“伏打电池演示器”,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器材:①锌板两块(旧甲电或大号电池的外壳);②碳棒两根(旧甲电或大号电池中);③小灯泡一只(额定电压1V,或1.2V),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