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作《群鬼》中,“鬼”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鬼”不仅暗示剧中人物犯下或承受的种种罪孽与痛苦,也象征压抑、束缚、摧残人性的传统伦理道德.易卜生妙笔生花、布局精巧,借这出人间悲剧揭露、鞭挞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丑恶,对饱受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压迫与扭曲的灵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深入地探讨、挖掘“鬼”的象征涵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鬼》的思想内涵,把握易卜生本人的真知灼见与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余华注重刻画孤独,展示人生鬼态,揭示出人性的丑恶。但又充满了家园之恋、故土情结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在揭示一定的宿命主题时,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生命的价值,用流水的意象表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种关怀是热烈、饱满而又奔放的。  相似文献   

4.
余华注重刻画孤独,展示人生鬼态,揭示出人性的丑恶。但又充满了家园之恋、故土情结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在揭示一定的宿命主题时,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生命的价值,用流水的意象表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种关怀是热烈、饱满而又奔放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欧茨的新作《鬼父》(DADDY LOVE)。在这部作品中,欧茨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将矛头直指美国乃至西方世界中普通大众崇敬的神职人物,对于其丑恶罪行大胆揭露。把当今美国社会中人们压抑在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诉诸笔端。但通过对文中母亲和儿子受难、挣扎、重逢经历的描述却让读者相信黑暗之后终将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欧茨的新作《鬼父》(DADDY LOVE)。在这部作品中,欧茨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将矛头直指美国乃至西方世界中普通大众崇敬的神职人物,对于其丑恶罪行大胆揭露。把当今美国社会中人们压抑在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诉诸笔端。但通过对文中母亲和儿子受难、挣扎、重逢经历的描述却让读者相信黑暗之后终将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该书中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间关于鬼的民俗以及民间道德。透过民俗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及其对社会现实、丑恶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传统小说大都以忠奸对立、善恶之争构成情节的主要矛盾冲突。在描写这些矛盾冲突时,又从奖善惩恶,寻求心理安慰出发,总是让正义战胜邪恶,以大团圆作为故事的结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则不同,民族生存的危机感,改良社会的责任心,又鼓起了小说家们面对现实的勇气。因此,这些作品直接以社会上的种种弊端构成情节矛盾,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拿出来示众,用嘻笑怒骂、冷嘲热讽的语言表示自己对这类丑恶现象的憎恶,以激发人们改良社会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人生世界。暴露丑恶构成张爱玲小说世界的主旋律。作家善于从婚姻问题,两性关系的视角上暴露旧中国大都市中上层社会人们的丑恶行径和颓废、堕落的情绪;善于从剖析女性心理入手来折射中上层社会的丑恶,探索她们在现代婚姻关系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卡夫卡运用独特的笔法为读者构筑了一个荒诞离奇而又冷酷真实的世界。本文试从城堡机制的荒诞性、艺术思考的真实性来解读《城堡》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现实一种》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法兰西民族英雄贞德是世界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但她在莎士比亚历史剧里却成了一个行为丑恶、荒谬的反面角色。笔者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创作中的“白璧微瑕”,因为这一形象背离历史真实太远。而导致贞德形象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剧作家世界观中民族偏见和英雄史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6.
紫色的,嘴唇又肿又黑;额头上有着深深的皱纹;宽阔的黑眉毛竖起在布满血丝的眼睛上。我告诉你,她叫我想起了……丑恶的德国的鬼—吸血鬼。[1]这一段描写相信读者都不会陌生,这只吸血鬼就是伯莎·梅森——《简·爱》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绿门》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但却针砭现实的作品。本文意在分析这则短篇小说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人性的美善与丑恶。  相似文献   

18.
墨子从现实乱世出发,明确提出“节”的内容是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标准在于基本生活需要之“用”,而非出于享乐的消费,同时也不能忽视“备”的问题.“节”是遵循天鬼的必须,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力行让个人、社会、以至整个天下都通向和谐,即“兴利除害”,其固国、利民、养德的现实价值能够启发现代人面对资源消费问题上应有的思量.  相似文献   

19.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来寄托他的一种人生理想。本文就通过《无常》和《女吊》两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鬼背后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