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公平正在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文章对高校收费制度和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现行高校收费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起,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实行学生缴费上学.随着高等教育收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凸现,不菲学费使一些低收入家庭子女可能面临失学,高校收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高校收费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关系进行了浅议,认为高等教育收费可以扩大教育资源,增加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整体和长远看来是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亦会给教育公平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收费,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合理的依据。但高校扩招过程中学生承担的教育成本过高,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如何合理地收取教育费用,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公平问题,将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袁连生 《教育与经济》2002,(2):19-23,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学费制度,后勤部门实行了产业化和社会化,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大大增加,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有了很发展,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但是到21世纪初,随着公立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充,公立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拨款和继续大幅度提高公立高校学费困难很大。高校经济困难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完善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也使提高学费水平受到了限制。公立高校面临财政困境,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扩充公立高校规模,提高公立高校学费水平,形成高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财政模式。二是限制公立高校规模,稳定或降低公立高校学费水平,以维持公平;大力发展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以完成大众化的数量扩充。  相似文献   

5.
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折,此后围绕高校收费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有过许多争论.而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作为控制高校收费、实现教育公平、体现政府职能的有力手段,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尝试针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实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则引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和新的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和高等教育收费理论是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逻辑起点和重要诱因。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则蕴藏着这两大理论科学内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收费的不断上涨,高昂的学费已成为广大农村家庭一个沉重的负担。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费制度改革后,学生及其家庭所承担的费用比重增幅显著。但是各地区高校收费标准相差甚大,那么,昂贵的收费标准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否合理呢?通过综合各种收费标准及其依据之说,在对现实情况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高校收费标准和依据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实行成本分担的同时,应兼顾教育机会的均等。随着居民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实现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借鉴美国的高校收费政策,改革我国现行的高校收费机制,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等教育收取学费的理论依据有:公共产品说,教育投资个人收益说,能力说,选择说,成本说,公平说;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经济因素包括:各方面承担的能力,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等教育的供需状况,生均培养成本。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几种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世界高等教育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高等学校改革的基本动向是:学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倡学生参与学习、拓宽知识面,改革培养模式、开展评价与反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世界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开放、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术中心。  相似文献   

13.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按功能分化,而不是趋同。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作为两个体系,既是概念层面的划分,也是操作层面的划分。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清晰的定位,或者属于精英高等教育,或者属于大众高等教育。有质的差别的教育应该在不同质的教育机构内完成。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既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我们既要防止精英高等教育压抑大众高等教育,又要防止大众高等教育消解精英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显示,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是新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应依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许多矛盾,尤其是学生数量增加与保证教育质量的矛盾,曾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新世纪我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时代的来临,谋求区域发展赢得区域优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和直接。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新增长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全息结构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现状,认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化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区域化的整体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多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归纳为四种:美国模式、西欧模式、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模式、转型国家模式。总结和比较不同模式的特点,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经费难题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办学体制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激活竞争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促进了大学的蓬勃发展,由于不同大学所处层次的差异,引起一系列的教育现象问题.马丁·特罗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中对高等教育地位独到的分析,不仅提供了从地位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新视野,也对我国当前在处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聋人高等教育改革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和改革力度等方面都对我国现代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通过对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结果的梳理反思,认为对我国当前聋人高等教育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以公正公平作为指导思想;努力实现高校互相支持和资源共享;建立有针对性的高校培养机制,以充分满足聋人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与高等教育秩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秩序发生相应变革。在以GDP增长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秩序面临失序之困局,其表征为高等教育价值失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制度失范。中国社会已开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应重树高等教育价值、重整高等教育结构、重建高等教育制度,并以此重建高等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