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语文观课评教须对教学本身做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认识。教学认识论以哲学式的思维方式,从教学价值的框架、知识与育人的关系、教学知识的产生与检验等角度更深入地探寻教学的本质。确立教学认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教学认识论的重要观点与思维方式,能带来语文观课评教的深化,也能促进语文教师更深入、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观课评教是教学常规的一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也是调研教学情况,评价教师素质,开展课堂赛事,推广和发展经验须臾不能离开的途径。那么有质效的观课评教应该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近些日子,认真拜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观课评教还是进行课堂教学,都应该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教什  相似文献   

4.
将学习科学理论引入语文观课评教,以之作为评议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是遵循教育教学活动要求的体现,可以深化语文观课评教活动。学科化是运用学习科学理论指导语文观课评教的总原则,现代化是运用我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原则,本土化是运用西方学习科学的原则。有效的学习科学理论运用,须以观课评教者对语文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与对学习科学理论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在实际的评议活动中,将二者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王芳 《小学语文》2007,(9):20-21
多次听优质课或精品课,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有多少常态课能有优质课这样的水平和条件?因此,我校组织了语文常态课堂的调研,发现了许多问题。除了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外,这些问题涉及“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教?”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下面,我从教师“教”的角度,以“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这三个层面谈谈怎样上好语文常态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以生评教”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常用这个手段来考核和评价教师,许多教师也把它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动力。一次突发偶想,能否通过“以生评教”活动获得师生共赢,即师生在活动中都能受益。但如何向学生提供一个教师自己的,又能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收益的素材,着实是个难题,考虑再三,决定把握学科的特点,从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的作业入手,课前,我预先或与学生同时完成已经或将要布置的作业,课中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中悟法,师生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喧嚣声中,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之而生的观课评教活动也方兴未艾。但如何观课评教,说说容易,真正做好、做深、做透和做到关键处却非易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作文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作文教学方法蔚为大观,其中想象作文、多元作文、美术作文、诗歌作文、  相似文献   

9.
马兰 《学语文》2014,(3):40-41
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是每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教什么”归根结底,决定了应该“怎么敦”,并影响着“敦得怎么样”。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成龙 《现代语文》2008,(9):38-38
理念指导、支配行为,行为折射、印证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支配甚至决定了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安排、教学处理。反过来,观课评教就可以通过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行为反观施教者的教学理念。将施教者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观课评教的基本内容,主要立足于“基本”二字,是基于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的巨人作用考虑的,开展观课评教,对施教者教学理念的评议是绕不过去的。在观课评教活动中,评议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走进21世纪,中国教育呈现的一派新“课改”景观,可谓气象万千。落实“课改”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于是,如何观课评教就更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就“课改”研究者的角度说,课改理念的落实,实验教材的鉴定,经验的发展和推广,都离不开观课评教;就教师发展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才艺的展示,专业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观课评教;就教育领导的角度说,教学情况的调研,教师素质的评价,课堂赛事的开展还是离不开观课评教。正由于各种观课评教的角度不同,目的也就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检验和求证,有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有的是为了诊断和引领,有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不同的评价目的,又导之评价侧重点的各异,于是,评价体系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强调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语文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的要求。简而言之,“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以学定教”的“学”主要是指文本教学要达到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学定教”的“教”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以学定教”是在学生的“学”中来落实适合学生的“教”。因此,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以及学生喜欢的的语文教学课堂,成了“以学定教”能得以成功实行的关键,也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联系工作实践谈谈以学定教的语文课堂应有的三个创建。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语文教师感慨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教了,越来越不知道该教什么了.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试图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做些理论的阐释,以期望破解语文教学的难解之题.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问题,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创新要求更让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疼。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不需要大刀阔斧地弃旧从新.而应该在继承中发展。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中心是课堂教学。因此,听评课是校长的主要工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专家、校长探讨了校长听评课的视角、行动方式,有人认为校长的“听评”课应该变为“看议”课,还有人进一步认为校长的“听评”课要升华为“观析”课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是“听”、“看”还是“观”;是“评”、“议”还是“析”,变化的只是其视角和行动方式,没变的是听评课的本质。这样的探讨实际上再次论证了校长深入课堂听评课的重要性,强调了校长听评课的意义与教研员、教务主任、学科教师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徐荻青 《四川教育》2012,(10):40-41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范本。网络热议与专家关注不断,此课后,窦老师又热情洋溢地说课,深刻地影响着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窦老师此课的核心观念是“什么样的文章,还它什么样的味道”,也即——“当下‘教什么’成为我们教学的前提,‘怎么教’的手段必须遵循于文,本体裁特点的‘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何谓“全科教师”呢?顾名思义,即是全面发展的科胜任的专业教师。唐闻佳在《全科教师,我们能不能学》一文中给出了通俗易懂的定义:“全科教师,就是那种‘数理化通吃,语文艺术、天文、地理全扛’,什么都会点,什么课都能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质量最终决定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语文课属科学世界教育,是由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采取专业手段进行的语文“学得”活动,不是在生活世界教育中无需专业人员教导的在言语环境中自然感知语言的“习得”活动。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般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但最基本、最根本的是专业素质,这应是不需论证、不需证明的公理、常识。但在我国教育界当前的现实中,问题却不那么简单。好像谁都懂教育,上过学的都懂教育,谁都可以管教育甚至当校长、部长。至于教语文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凡是识几个字的人都可以教语文!教育算不得什么专业,教语文便更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我们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重心是语文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现象: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口若悬河,结果学生在一片笑声之后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又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作秀”课,好看而不实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观课评教的思维方式对观课评教的方向、内容、质量等有重要的影响,语文观课评教思维方式的运行需要知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思维、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学习理论等共性化理论知识以及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等个性化理论知识。语文观课评教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基本的运行样式包括对话、协作、批判,这三者之间构成逐步跃升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