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教师通过对学生循环提问与交叉提问的方式,事实上组织起了一场以研究生个人为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该课堂讨论通过对研究生讨论表现实时计分的方式凝聚了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讨论秩序,其教学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然而,由于两国研究生公选课程人数及国民性格的较大差异,澳洲的教学经验不能在国内同类课堂完全直接适用。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改造、变通。在改造后的分组讨论模式中,由教师实时记录各讨论小组的发言、提问及评论质量,并通过科学的分数构成及相关规则将各小组成员的个人总评成绩进行具体量化,同时通过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双重竞争机制有效保障研究生个人持续性积极参与分组讨论的全部环节。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为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提供一个参照系和路线图,这是推进研究生翻转课堂理念和实践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目标—活动—评价一体化思路的引导下,兼顾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这一固有的结构,初步设计了一个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堂参与”“反馈与评价”“学习成果”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框架。这一评价框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初步验证。对于这一评价框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采取各种变式。  相似文献   

3.
开卷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改驱动下,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对课堂讨论等互动活动日益重视,并积极探索适合学情的课堂讨论模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课堂讨论的价值判断反差较大,课堂讨论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普遍不高,同时也存在学生消极对待课堂讨论的现象.鉴于此,文章从分析开卷条件下初中生参与政治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入手,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政治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的效能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有效性,也就成为研究与实践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主题。本文试图引入一种适合研究生(本文讨论的研究生,主要是硕士生)课堂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对其是什么、怎样做以及有何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为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课堂讨论既是认知活动,也是精神活动,更是生命活动。关注课堂讨论的生命性,不是否认其在认知过程所特有的价值,而是从生命成长的视野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价值观,认清这种客观存在的价值观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头脑中真正重构关注生命的课堂讨论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讨论的生命性,让师生在讨论中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审视实践的课堂讨论从理论或理想的维度看,课堂讨论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它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环节,更是教学策略。课堂…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践行“四个服务”的战略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体向好,但存在“研究”特性凸显不足的问题。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际,提出浓厚思政课堂“学术味”、专业课堂“思政味”、学术研究“文化味”、实践活动“探究味”和校园文化“理论味”,构建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五味”俱全的思政教育体系,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离不开讨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成了语文教师校本研究的课题。虽然在课改前的教学实践探求中,我们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因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实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正如学生日记所写:讨论课成了部分同学谈论电视剧剧情或交流打游戏机心得的课,那是“扯蛋课”。今天的课堂讨论应是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会补充,学会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课。一、课堂讨论的形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中心式讨论与板块式讨论中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第一课堂推进研究生“德学共育”的融合力不强,第二课堂跟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力不够,网络云课堂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社会大课堂有效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创新力受限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时代诉求与现实梗阻。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内在机理,并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四课联动”思政育人体系为例,提出立足第一课堂、深耕“主阵地”,打造第二课堂、盘活“补充形势”,占领网络云课堂、抓住“最大变量”,融通社会大课堂、用好“源头活水”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建构。  相似文献   

9.
1983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学校制订理工农医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项规定》中,就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的问题做了如下说明和规定:“通过参加教学工作,使研究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初步的体会,锻炼表达能力。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试讲、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等。各校可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研究生的情况,确定采取其中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大班教学等原因忽视课堂讨论这一活动。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讨论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也不是很清楚,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课堂讨论的准备阶段、讨论阶段、总结阶段,依次叙述了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所需注意的问题和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顺利实施课堂讨论的四大策略 (一)合理组织课堂讨论 首先,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夸大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使得这些已学习了 10年以上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生 (以下简称“学生”)依然不能熟练使用已经习得的英语知识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 ,在课堂上始终开不了口。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学生的交际能力 ,使他们从被动地在课堂上吸收到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是本阶段英语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 ,教师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广大教师把大量的活动引人到课堂,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堂讨论是课堂活动的形式之一,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凸现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研究生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美国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得克萨斯大学一次研究生教育学课的深入描述,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研究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组织语文课堂讨论的艺术赵天宇语文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讨论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如何克服弊端?我认为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在研究生"电子陶瓷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小组研讨会的实践情况,思考了小组研讨会教学方式在我国研究生课堂开展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法,可供研究生课堂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存在方法陈旧、僵化问题,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研究生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顺势而发,可以采取主题演讲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论文宣讲法、实地考查教学法等。教师须增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努力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活动”等教学现象频频亮相。而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绞尽脑汁“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细细反思,观念与行为之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问题种种,都涉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开“研究课”的理由研究生兼有“学生”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仅要在纵深上延长大学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注重提高研究能力。帮助研究生提高研究能力,不仅仅是导师的责任,而且也是所有给研究生开课的教师不容推辞的义务。因此,在给研究生授课时,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也就成了给研究生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在课堂上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认为讨论作为研究生翻转课堂上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它在目标上追求内容、过程、人际和参与四个维度的统一。一个好的讨论问题,具备导向学习目标、促进自主学习、引发思考以及问题真实等诸多特征。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有问答讨论、组内讨论、批判性辩论、角色扮演和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出为促进有效讨论,教师需要明确开展讨论的目的,讨论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有“指导”或“佯装”的讨论,并加强对讨论过程的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