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2.
吴言 《新闻三昧》2004,(7):21-21
写新闻经常要用些背景材料以及历史性材料,有些记者往往凭借自己的记性大笔一挥就写上去了,也不加核对,往往出错。比如经常看到记者写新闻中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说成是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一误。最近6月23日文汇报头版与弟九版刊登了“圆明园胜景复现申城”的新闻及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新闻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当今社会,不仅有大量的专业经济报道媒体,而且在综合性媒体中,经济新闻也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生动些、贴近生活些,简而言之,即记者如果能掌握易读性技巧,那么受众怎么会觉得难懂、难以细读、难以留下印象呢?这里说的易读,不仅是让人容易读懂,文字流畅、简洁明快,更重要的是让人“悦”读、乐意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经验,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写好经济新闻并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会落入灌输式、套话式、终结式的俗套。如何跳出俗套,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赋予经济新闻以生动、鲜活的个性。才能让经济新闻“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6.
张华 《新闻传播》2010,(9):125-125
开会,是记者的常规工作,大到每年的“两会”、党委会、政府会,小到新闻发布会、展示会、通气会、研讨会。在一般时政记者眼中,会议新闻远不如经济新闻写的“实”,又不及社会新闻写的“活”。  相似文献   

7.
邓涛 《新闻导刊》2008,(1):17-18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较深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还有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贴近生活些,生动些,简言之即经济记者掌握了易  相似文献   

8.
省报驻市州记者站记者,应邀参加各种会议多,"泡"会议成为记者的一种负担。不参加不好,参加了又往往写不出好稿,甚是为难。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学会挖掘会议新闻,是驻站记者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应该肯定,会议里头有新闻。会议往往汇合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集中了某一方面的专题,还有各类报告、材料和各方面人士的讨论、座谈、这些都为记者掌握、了解情况,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许多经验丰富的记者,从会议素材中挖出了不少的好新闻。历年来全国好新闻评比,就有不少的新闻是记者从会议中挖  相似文献   

9.
写活经济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方向,近几年来,我报记者发挥县报记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勢,写出了一些较活的经济新闻,其中三篇在全市、全省新闻评选中获奖,三篇在省、市新闻单位获奖。认真总结这些获奖的经济新闻,使我们看到了写活县报经济报道的出路所在。多向思维开视野。县报记者多是半路出家,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较深,这是县报经济报道难以活起来的一条重要原因,也是县报搞活经济报道的突破口。多向思维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反映万花筒般的商品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1989年,长安农村有偿服务刚刚兴起,人们褒贬不一,我报记者时捕捉到新闻线索,运用多向思维采写出了  相似文献   

10.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有些记者、编辑误认为新闻背景材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软件”,往往在编写新闻稿子时忽略背景材料的运用,更谈不上讲究其质量和艺术了。为了使新闻短一些,写稿时该写的背景材料不写了,编稿子时该保留的背景材料被一斧子砍掉了。结果,篇幅短了,但内容薄了,质量差了,读起来没啥味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2.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经济报道难,就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士嫌太浅,业外人士嫌太专".如何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真正让广大读者都爱看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很多记者和编辑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面对一大堆新闻事实,不知道写或编什么好,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按习惯思维或以往的经验处理,以至会议新闻成堆,“四季歌”年年唱,但当别的媒体记者就同一事实发掘出其潜在的价值并报道出来时,我们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我们过多的关注新闻事实本身而缺少一  相似文献   

14.
记者写新闻,往往都是有结论的,虽然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但记者对新闻事实有自己的明确见解,只是不直接挺身而出发表意见罢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合后仍需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新,是当前新闻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有主要是记者如何采写新闻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上的一些原因,结果往往使新闻变成旧闻。我想就后者谈点看法。(一)记者为本报写的昨日新闻,第二天应当见报,如果两三天内见不了报,应允许记者将稿件另投其他新闻单位。不属于昨日新闻的稿件,最好也规定个见报期限,比如十天、十五天,过期还不见报的,应允许记者撤稿,另作处理。这样做,一方面能调动记者抓新闻的积极性,抓到了新闻有处发表,促使其多抓昨日新闻,多写好新闻;另一方面,各新闻单位之间有竞争,看谁家的昨日新闻多,总之,达到一个目的,使报纸上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尤其是在党报搞经济报道的记者,都抱怨经济报道难写。难在何处?不外乎一是采访难,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记者不易把握;二是采访出来的东西往往脱不了消息报产值利润,通讯写厂长经理,写增长写扭亏的窠臼。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容易发表出去,愿看的人也不多。经济报道该怎样写出新意,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以为,把经济报道搞活,需要记者更新观念,在把握好时代中心要求,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选择好切入点,抓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写出既有时代特色可读性又强的新闻作品。具体说,应当做到选择题材要“鲜”,组织细节要“活”。遣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作为报道事实的新闻,自然应以经济新闻为主体。然而,人们往往把经济新闻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宣传经济方针、颂扬经济形势和建设成就以及介绍经济管理经验方面,而分析大量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的经济新闻却被记者忽视了。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工作,很多报社对记者进行分线。跑线记者当长了,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对本行业的情况越来越熟悉,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却经常觉得新鲜事越来越少,没啥新闻好写,写时也摆脱不了老套套。这些都是跑线记者经常遇到的困惑,也是需要克服的心理误区。一、自察障碍与新闻敏感以跑线记者为例,刚刚接手某一行业时,往往很新鲜,觉得有很多新闻可以写,但时间一长,嗅觉反而不灵了,老是觉得"无米下锅",没什么新闻,这就是"自察障碍效应"在作怪。如何避免"自察障碍效应"呢?新闻敏感并不是凭空产生或一时心血来潮发现的,它离不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大量的新闻线索、广泛的调查研究、众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20.
他度过的笔下春秋我去采访夏华乙,不知怎的,竟给他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怎样当好经济记者? 说句老实话,如何搞好经济宣传,倒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难点。有一些经济记者往往是: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便容易忽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又极易忽视传递经济信息,忽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和群众的意见,要求;有些记者把新闻的指导性仅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