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大夫,也是一个十岁孩子的父亲。我儿子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上四年级。很遗憾的是这几年因工作忙,我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关心得很不够。我妻子是儿子学校的老师,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当然由她照顾。每次开完家长会,妻子总跟我发牢骚,说你应该管管孩子,老师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做小动作,有时候打瞌睡,有时候无精打采,总爱磨蹭。孩子的成绩虽然不算差,但也只是中等。由于孩子精神不好,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再给孩子加压又怕适得其反。起初我们以为孩子有什么病,但体检时一切正常。这学期开始的一天晚上,我发现孩子洗脚…  相似文献   

2.
光荣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成天与盲孩子、聋孩子、还有只会冲着我傻笑的智障孩子打着交道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很平常:也就是在课堂上夸张着口形教学生发音认字;也就是在寒夜里点亮一盏灯为学生添衣盖被;也就是帮盲孩子打打开水、洗洗衣服;也就是给智障孩子擦擦鼻涕、喂喂饭.有时我们也会因此而生出惆怅与失落,但是现在,我想来讲讲当一名特校老师的光荣!什么是特校老师的光荣!也许我身边一些故事就能为你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学生讨厌某位老师,而老师也同样会不喜欢这个学生。身为父母的人,对于孩子不受老师重视,当然会感到不满,这是人之常情。例如,就读于三年级的明明的母亲,觉得明明在学校的情形好像不太对劲,心里一直很介意,觉得明明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有一天,明明从学校回来,她立刻上前问:“今天怎么样?”明明回答:“一点都不好,今天我拼命举手,老师却不叫我。”做母亲的一听,再也忍不住了,立刻打电话到学校,劈头就把老师斥责了一顿。  相似文献   

5.
学校让我中途接任班主任,孩子们能接受我吗?他们心中渴望怎样的班主任?我决定试探一下。清晨,我踏着早会的铃声走进教室,一双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咦,老班哪儿去了?我故意逗孩子说:“今天,老班有事,临时让我代班主任一天,欢迎吗?”掌声雷鸣般地响起,这掌声给了我自信。我得意地问:“我这么受欢迎?假如从今天起我一直做你们的班主任,还欢迎吗?”掌声稀稀拉拉。“看来,有欢迎的,也有不欢迎的,不管是欢迎也好,不欢迎也好,都请你们说说理由,好吗?”“我欢迎黄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因为尽管黄老师年轻,缺乏经验,但对我们很关心,我觉得应该…  相似文献   

6.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我到底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妈妈,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看到山区来的聋哑、智障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教育之后能正常融入社会,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唯一招收聋哑、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45岁的傈僳族女教师吉思妞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德育工作。怒江州山高谷深,当地群众很多都散居在山腰或半山腰地区,大多不识字。每当招生时,吉思妞和其他老师不仅要跋山涉水去找学生,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  相似文献   

8.
贺涛 《课外阅读》2011,(9):96-96
做一个老师容易,但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很难,而要做一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政治老师更难。我说的一点不夸张。我已经经历过三所学校,其间熟悉的在政治老师也不少。而他们中很受学生欢迎的寥寥无几。在和其他很多学校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更是了解到政治老师不太受学生欢迎是各个学校的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是政治老师们普遍不够爱生敬业吗?显然不是。那么到底原因何在,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又当如何改变这一魔咒呢?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疑问:一户人家生一个孩子好还是生两个孩子好?我想来想去,都无法做结论.我便跑去问了顾老师:"顾老师,您觉得生一个孩子好还是两个孩子好?"顾老师想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让大家来谈谈吧!"我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10.
我的班主任姓"毕",我们有时候叫她毕老师,有时候亲切地叫她老毕。这是为什么呢?听我给你细细道来。镜头一"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喊。"老师早上好!"我们站起来,一个个都像得胜的大将军。本以为老师会来一句  相似文献   

11.
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违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给老师、学校制造麻烦等等.这就是老师、学校及家长令人讨厌的学生--后进生,又名差生.有时候老师埋怨家长送来了一个"弱智"子女,有时候家长又指责老师、学校没有培育、管教好自已的孩子,学校又责备班主任老师失责了.殊不知,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需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自已的共同努力.自从2000年我就开始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及演化情况.近两年我有意跟踪调查一些学生,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农村中学后进生问题严重,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孩子喜欢我什么,我能感觉得到。可孩子不喜欢我什么,有意无意地,我却回避了这个话题。然而,我又确想知道自己在孩子心底的形象,于是,今天我要请小明友给自己提提意见。“周老师,有时候你不高兴就会发火,我们不喜欢。”是啊,孩子们不喜欢老师板着面孔,我应该给他们永恒的微笑。“周老师,有时候你老批评一个小朋友。”是的,无能的老师才这样做呢。我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细心地发现他们的长处。面对着这纯洁的童心,我是绝对无权伤害它的。我微笑着说:“大家提的意见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哦,我的意见老师接受了,我真高兴。”从孩子纯真的眼睛里,我悟出了童心无  相似文献   

13.
《中华家教》2011,(4):17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上初一,现在我没有办法和孩子真正地进行面对面沟通了。每天孩子回到家,就直奔自己的房间,叫他吃饭都不应。现在我都是每天发短信叫他吃饭,有时候孩子回复"我不饿"。我认为是自己在沟通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就去咨询老师,结果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健谈、阳光、幽默的男孩,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人缘很好。我该如何解除与孩子的"零沟通"呢?  相似文献   

14.
宽容妈妈     
正那天下午,我坐在学校砖楼二楼的窗台上,看着一辆辆经过的汽车,心不断地往下沉。裴老师带的四年级班的年终派对将在那天举行,我已经盼了好几个星期了。那个星期,裴老师还在黑板上弄了个倒计时牌。当这个令人望穿秋水的"派对星期五"到来的时候,我们这班九岁大的孩子兴奋得像炸开了锅。在裴老师征召志愿者提供小甜饼的时候,我很开心地推荐了我母亲。母亲做的巧克力片在我们那个街区是最好吃的。我知道它们肯定会在同学们中大受欢迎。可是两点都过了,她还没有出现。其他同学的母亲大都已来过了,带来  相似文献   

15.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后,面对孩子的诉说,有些家长这样哄孩子:"是啊,老师不对,我们去学校骂她!"这一来,当然会哄得孩子破涕为笑,但她今后很可能会认为,只要老师让自己不顺心,爸妈就会支持自己"抗命"。有的家长也这样做:一听这孩子竟敢批评老师,这还了得?  相似文献   

16.
杨亚玲 《教师》2012,(26):108-108
很多年没教低年级了,2011年学校安排我从六年级调到一年级。在很多方面,我一点也不习惯。高年级的孩子自己会写作业,可刚入学的孩子要你手把手地教写作业;高年级的孩子自己会做值日,一年级的孩子值日大多是要你老师做;高年级的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语言,能自己读题目,而刚入学的孩子,往往需要老师解释很多遍。老师的声音都说嘶哑了,  相似文献   

17.
我,一个普通的初中教师,没有高职称,没有高收入,也没有高荣誉;我,一个"另类"的老师,不组织考试,不批改作业,不辅导学生。班主任们见到我会问:"你怎么上课的?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你的课啊!"孩子们见到我进入教室也会说:"何老师,您可来了!我们想死您了!今天咱们玩什么?"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对症下药,使孩子自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甚至有时候老师批评了他们,他们还是一脸的无辜,对于他们这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况,我认为可以用对症下药的办法,以毒攻毒,清除病根。记得有一年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每次老师把读的任务布置下去,他总是磨磨蹭蹭,这里翻翻,那里看看,即使是"读着",也是装模作样,及时提醒或批评他,也无济于事。观察了一段时间,我找他到办公室里谈话。他说:"老师,我也好好学着呢,可就是学不好,我的脑子笨,记不住东西。  相似文献   

20.
辛明 《课外阅读》2012,(4):38-40
"我必须看到学校的‘生死’。"说这话的时候,燕兆时百般纠结。他的情绪时好时坏。有时候,他的脑子里会冒出一个悲观的情景:两百多个孩子,和一帮志愿者,一起上完最后一节课,然后陆续走出教室。他最后一个出来,关上学校的大门,蹲在地上,痛哭一场。有时候,还会有一个乐观的场景:孩子们上学有了着落,他笑着挥手告别。这一喜一悲,都与告别有关。燕兆时,今年42岁。一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