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开始凸显.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励他们成人成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创新,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鸣笛起航";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明灯导航";深化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强势护航",激励大学生健康发展,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者.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特殊的人生和心理发展阶段,由于地方院校的贫固大学生处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他们除了要面对经济上的巨大困境外还经受着心理上的沉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地方院校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分析,讨论其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弱势群体,与本科院校相比,面临着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就业更为严峻的现实。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剖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尹硕  郑雅维 《文教资料》2011,(17):217-21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的调查分析,找出他们自我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设计人生、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抗挫折教育五个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相对弱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力弱势群体、地位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现状,分析他们心理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以及社会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到解决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的方法,使弱势群体大学生能够正常健康地学习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性认知和坚强意志;建立科学的、长效的特困生解困运行机制和资助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困难和压力;开展立体网络式心理咨询服务,疏导,缓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温暖抚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面临着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就业更为严峻的现实,导致他们成为校园中真正的弱势群体。以X市两所典型高职院校为调查来源,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剖析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拓宽资金来源、完善助学帮扶体系、推进励志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措施,以期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是拓宽大学生文化视野、提升他们人文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外国文学课程却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学生较为强烈的文化隔膜感、对原著阅读兴趣的缺乏等等。鉴于目前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影像手段或者影像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场域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贫困不仅在于经济和心理层面,更为根本的是他们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等造成的文化资本占有数量和效用上的贫困,他们的惯习在与教育场域的逻辑相冲突时所采取的策略不利于个体的长远发展。因此,应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困境,完善国家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二维伦理处境与弱势群体大学生的认知偏差之间的关系,剖析社会伦理处境对弱势群体大学生认知成长的负面影响,旨在找出避免和纠正弱势群体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基本问题的心理认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制约着他们的学业成就与生涯发展。关注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主要问题的心理认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对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就当前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基本问题的心理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认知偏差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大学生心理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体制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社会正面临改革攻坚与关键时刻的转轨期.转型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正不断冲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规模随之扩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由此产生的高校弱势群体的问题也更加明显,所以如何管理和教育好转型期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带领他们走出实际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更关系着万千家庭对未来的期望,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合作精神,以及适应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生,却由于经济、经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交中产生了很多障碍,从而陷入交际困境,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贫困大学生在社交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状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交际误区.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大一新生处于学习、生活适应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高发人群,因此,正视并重视新生中心理弱势群体问题,分析心理弱势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积极有效的帮助对策,是促进心理弱势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在实现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容易陷入认知困境、素质困境、心理困境和人际困境。高校应当以角色理论为指导,从角色认知、职业素质、职业心理和人际交往等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出角色转换困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思想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健康弱势群体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应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时筛选、界定、登记、跟踪;整合、协调学校、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施助;拓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争取更多的经济救助渠道;利用社区家庭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人群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应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也不容乐观。本文将尝试从抗逆力的角度来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进行研究,力求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为他们提出一定的建议,促进他们将就业危机意识转化成积极就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做好大学生生弱势群体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以及他们的思想现状,最后提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