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课程理论对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取向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可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取向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表现为:目标取向从社会性、普遍性等宏观目标向具体的行为目标转变;内容取向以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活动、及经验的整合转变;课程实施取向从对大纲的忠实向自主创建转变;课程评价从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向综合评价模式转变。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与运行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过程展开,而这一完整的过程本质上是典型的课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蔡远心 《广东教育》2007,(12):56-57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1.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课的教学目标是达成课程目标最具体的环节,因此课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了多元化课程目标,其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强调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完成多元化课程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促使体育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锻炼习惯和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与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学习方式及特点、中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随之不断发展,高职的教学体制也不断改革。在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最首要的是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改革,因为体育课程的目标决定着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本章通过了解当前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情况,对过去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反思,对目标重新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思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以“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为主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争论的热点。随着“健康第一”为主导的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为指导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的中国,改革与发展不仅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而且成为带动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继而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不断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成果,并深刻地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已经向开放性、多功能、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论述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概述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原则、要求、步骤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新课改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热门话题,此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体育课程目标已从单纯的体育观点,向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方向转化。也就是说,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它包括观念的转变,拓宽新的课程内涵以及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8.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健 《中小学电教》2008,(12):33-33
<正>教育部颁布《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建设的要求与课程评价的改革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单纯的"体质健康"向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1.
熊泽南  李明 《考试周刊》2007,(42):85-86
以环境为切入点,从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历史来研究政治对体育课程的影响,运用系统的、整体的、环境的观点,探讨体育课程与政治环境之间联系:政治需要因素决定体育课程的发展规划,影响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政治思想意识因素影响体育课程的思想理念和发展方向;政治制度因素对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者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载着众多的希望,确立了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方面的六大目标,尤其是致力于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转变,这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它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含义、层次、类型、确立依据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理论研究仍然薄弱,对国外课程目标理论过度依赖,本国职业教育学科特色彰显不足,研究参与主体单一,实效性差。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正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目标如何契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层次性,使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目标,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高职体育教师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特色,构建适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知识和内容.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体能胜任力.对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初探喻坚一、转变教育思想,确立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的目标我国现行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曾为我国初级中学培养了大量合格体育师资,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  相似文献   

16.
课程目标的设计不仅受社会文化、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要考虑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课程目标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协调处理全面性、系统性、具体性、层次性和灵活性几个原则性的问题。由于制约的因素多,关系比较复杂,因而设计课程目标还需要掌握明确教育目的、分析教育需要、选择表征形式、形成目标体系等一些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它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三维健康观外,更具体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  相似文献   

18.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打破竞技体育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为前提,建立一个以学校体育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体育师资为目标的,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需要的必修田径课程设计方案,推动田径运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并配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实必修田径课的课程目标和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客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切实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