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尊严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尊严教育的行为主体应该包括校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成员。尊严教育是校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崇尚尊严氛围的教育;是教师赢得尊严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也是广大家长体验尊严共建尊严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是导致教师尊严逐渐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有:过度重视外在他人的给予;过度追求经济收入的提高;教师尊严是一种普遍性尊严。对教师尊严的正确认知应是:教师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统一;教师尊严的获得在于对教育使命的坚守;教师尊严是一种获得性与差异性尊严。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尊严一词在2010年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而本刊第4期的评论员文章《教师与尊严》也引发了不少老师的共鸣,他们纷纷向本刊投稿,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育中的尊严展开了议论。如佐斌老师从对尊严的解读出发,呼唤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张爱国老师则具体谈到如何以法律法规的落实、尊师重教美德的弘扬以及科学的管理来维护教师的尊严;罗晓燕老师联系温总理对尊严的第三层解释,呼吁在学生成长中保护其尊严;刘力丹老师则倡导一种有尊严的校园生活。请读者朋友继续来稿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5.
邓建华 《教师》2015,(2):113
班级教育渗透细微处,一个小小的垃圾桶,也能折射出孩子成长中的"挫折"与"尊严"。这"挫折"里透着教师教育方法的缺失与误导、家长引导的短浅与偏见、同伴评价的伤害。这"尊严"里更透着那些被冠以"后进生"称呼的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教育着眼于生命的小处,才能成就人生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给青少年自身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生命尊严教育的缺乏。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事件一次次发生,这告诉我们加强生命尊严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案件,展开对生命尊严教育重要性的讨论,从生命的珍贵性、有限性、平等性三个角度对教育内容进行探讨,最后从法治教育、体验教育、叙事教育、教师素质四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更有尊严的教育不仅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更是一种教育担当与对社会的贡献,是人们寄予教育的崇高的期盼,培养有尊严感的学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学理上分析尊严、更有尊严的内涵与外延,结合教育的现实反思教育变革的路径,就可以更加科学的理解更有尊严的教育本质,强化教育所秉持的理念、精神、思想、方法,建构更加合理科学的教育体系,从而全面实现教育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社会理性和科技文化的过度张扬,现代学校教育也随之全方位受到科学化和技术理性化的影响,教师职业被简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背离了教师对惬意与幸福的应然追求,无法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所本应体验到的个体尊严和幸福。教师如何过上一种有尊严的幸福教育生活?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存在哪些可能的路径,有尊严的幸福教育生活才能成为现实?显然,这需要重构教师的教育生活,让"人真正成为教育的目的",给教师创造"自由和正义"的学校制度环境,还教师以全面丰富的生命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学生进行尊严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共识,同时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尊严意识,实现其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当下广大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所在。因而应从高职院校学生尊严意识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师尊严的内涵及性征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教师尊严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课题.对教师尊严的反思,无疑已经超越纯粹职业意义上的自觉,而包摄了一种丰富而生动的人生关怀.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维度对教师尊严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深入分析其基本性征,如至上性、群体性、建构性和交往性,力求对教师尊严获得较为科学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王新普 《文教资料》2010,(9):142-14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大多关注教材、教法和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尊严的守护。本文认为应让学生在尊重和关爱中成长并找到尊严,在成功和希望中前进并感受尊严,在激励和鼓舞中奋发并守护尊严,在各种机会中自我完善并展示尊严。  相似文献   

13.
生存尊严与个体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定位及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理”性则是维护尊严的基础;“说理”是维护尊严的前提奈件,“说理”教育则是过一种有生存尊严的可能路径。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注意,“说理”教育不是灌输;“说理”应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说理”教育要关注公共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搭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1.尊重、赞赏学生,是创建民主教育的第一要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  相似文献   

15.
"请家长"是备受争议的一件事,但也是当今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促使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但现在许多学生个性强,叛逆思想重,对于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当出现问题后,学生不会把真实情况告知家长,而家长也往往轻信孩子,心疼孩子,护着孩子,最终与教师产生误会,甚至矛盾。在实际操作中,"请家长"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事与愿违。班主任在"请家长"时一定要掌握分寸,维护家长的尊严,与家长真诚交流,从而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参考》2008,(11):25-25
加拿大:教师须备四种品质2006年,安大略省教师协会颁布修订版《安大略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应具备四方面品质:关爱,为提升学生潜能所表现出的同情、包容、兴趣与洞察力;尊重,教师尊重人的尊严、情感健康和认知发展;信任,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监护人和公众的关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正直,包括诚实、可靠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尊严是多重关系的复合,而非任何形式的实体,其实质是自尊、认可和贡献等三重关系的统一体。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地位尊严、人性尊严和公民尊严。地位尊严是依据社会身份等级的高低而被赋予的,它是一种稀缺资源,一种不对等的相互承认,对它的争夺属于零和博弈;人性尊严是人人所享有的普遍尊严,它源自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或人之普遍本性的承认;公民尊严是一种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它源自公民身份及其相应的权利,并依赖于普遍的民主法治状态。限制地位尊严,存养人性尊严,提升公民尊严,已经成为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崭新旗帜。  相似文献   

18.
陈文凤 《考试周刊》2014,(36):170-171
教师维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尊严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情感体现。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隐私被触及和侵害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保证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保护学生隐私,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同时维护学生尊严,帮助他们学会自尊。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教育缺失引发的倔强学生教育问题,就教师在保留自身"尊严"的前提下,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转化倔强学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