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80年代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它交织了太多民族的、个人的记忆与对未来的展望。正因为如此,1980年代才成为小说叙述的重要对象。文学史上叙述1980年代的小说繁多。这些小说所展现的1980年代也多种多样:《人生》《香雪》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朱企霞是一个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文坛的江西现代作家,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翻译等,尤其是小说,以切近现实的内容和独创的个性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小说创作的丰硕成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分析文学批评机制的成熟,可以让我们对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繁荣,有更为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丽莎的哀怨》是革命作家蒋光慈在二十年代末创作的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小说创作之时,革命文学论争已接近尾声,对革命文学的创作题材,蒋光慈已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将一个革命党人的英勇表现出来,固然是革命文学,就是将一个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早期小说中有一类颇具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但是,1980年代复出之后,他的小说似乎完全隐去了其早期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其实,其早期现代主义小说文本对汪曾祺晚期写作仍有深刻的影响,不过是以消隐而内化的现代主义手法,为汪曾祺晚期小说赋予强烈的诗意美感,从而有别于早期同类水乡题材的纪事特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了先锋小说,并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带来了小说阅读的新体验,但是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这正是中国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的存在与发展同样有其艺术价值,文章旨在探讨先锋小说通过叙事表达"真实"以及对人性探讨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少年乡土小说成为了儿童文学发展的重头戏,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少年乡土小说以主流话语的姿态雄踞于当时的儿童文学领域。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乡土小说面对城市文学的侵蚀,呈现衰败的迹象,但仍有许多作家如鱼在洋、曹文轩等等作了可贵的探索。尤其是他们从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那里吸取养分,对乡土小说题材的处理进行了创新和开拓。正基于此,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领域内,少年乡土小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略的显在。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当代儿童小说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儿童小说自然形成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每个阶段也分别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和有代表性的作品。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当代中国儿童小说的第一个繁荣期,其主要特点是表现集体主义的时代主题。70年代一大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90年代的儿童小说的创作不再像80年代那么热闹喧哗,而更多地显露出平静状态。这一来受惠于80年代儿童文学观念的重建,二来也表明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走向了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1.
对契诃夫小说的译介始于 2 0世纪初期 ,而对其小说的研究则始于 50年代。 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契诃夫小说研究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但和国外同期研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经历了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个阶段发展,每个阶段的小说创作也分别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品。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第一个繁荣期,其主要特点是表现集体主义的时代主题。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儿童小说的探索期和创作活跃期,作家们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的空前活跃,出现了一大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90年代的儿童小说的创作不再像80年代那么热闹喧哗,而更多地显露出平静状态。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左翼作家蒋牧良的小说中有一些是比较典型的讽刺小说。讽刺性是蒋牧良诚挚朴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特色,众多生动的、线条粗犷的讽刺形象是他小说的一个突出成就。他的小说的讽刺对象极其广泛,其小说基本倾向主要是对反动统治阶级及其代表的黑暗势力的讽刺和鞭鞑。他的讽刺手法是朴实的,又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4.
《贩卖婴儿的妇人》是左联五烈士冯铿同志后期的主要作品,也是她的小说创作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 小说所反映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民党统治反动黑暗,到处是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惨状,典妻卖儿的事情屡见不鲜。作者塑造李细妹这样一个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亲生孩子的形象,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小说的主人公李细妹是一个纯朴、善良,同时又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妇女。作者是采用了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的发展变化。在环境描写方面,作者突出了对“雨”的描写。小说三  相似文献   

15.
知识小讲堂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小说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品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微型小说才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小说种类,跻身于小说之列,成为小说家族的第四个成员。一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对微型小说的界定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比如,中国文学理论家江曾培先生在《微型小说是一  相似文献   

16.
铁凝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小说研究与铁凝的小说创作是同步进行的,大致可分为80年代小说研究和90年代后小说研究两个阶段。80年代主要以单篇解读为主。到了90年代,由于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和切入角度的灵活性,再加上综合式分析和比较式研究的运用,对铁凝小说的思想内蕴和艺术容量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深入和拓展。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争议点和薄弱点。  相似文献   

17.
王枫 《考试周刊》2008,(8):144-145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虽然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但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延续着.本文以刘震云等几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形象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它以一个作家对他者的理解和想象置换了一个缺席的他者。在晚清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年代,知识分子们有一种忧虑、惶惑、迷惘的末世情绪。小说《花月痕》中柳秋痕所采取的对现实的抗拒性姿态,是动荡年代男性欲望对娼妓想象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知识小讲堂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小说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品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微型小说才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小说种类,跻身于小说之列,成为小说家族的第四个成员。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乃至整个40年代海派文学均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围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出于40年代海派小说,而又超越于40年代海派小说。作家正是因为急于要超越40年代海派小说,所以,其小说反而有一种故意幽默、讽刺、挖苦的风度,终致有吊书袋——卖弄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