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翻译的标准历来各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诗歌翻译更是各种文体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从诗歌翻译的用词,句式和风格三个基本方面来分析一首经典英文诗歌的几个不同译文,尝试作出诗歌翻译中具体细节处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畅达、迅疾是鲍照乐府诗的节奏特点。本文从结构、句式、诗体建设三方面讨论了鲍照诗歌节奏的成因,认为鲍照畅达、迅疾的诗歌节奏是其在这三个方面积极创新的结果。并指出了这种创新活动所发生的文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人生颂》是西方第一首被译为汉语的诗歌。自清代以来,该诗就出现了各式中文译本,其中,黄杲斯和黄新渠的两个译本最具代表性。运用消极修辞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可看出,在选词、词序和句式结构三个方面,黄果断的译本要优于黄新渠的译本。  相似文献   

4.
穆旦诗歌在形式上显示出一些独有的特征。工业文明中特有的事物进入他的诗作,被作为诗歌的意象进行使用;传统诗歌观念下难以入诗的事物也常常为穆旦加以利用进行诗意的创新。在句法方面,他善用关联词和迭句,清晰而非朦胧地传达出诗歌的形象和意义。此外,穆旦对诗歌的标点、分行、音律等方面都进行过有意识的探索,显示出其对诗歌形式相当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研究作品和实践的方法,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有着密切联系和重要作用,使诗歌研究逐渐日趋理论化,条理化,系统化。本文从结构主义与诗歌研究的关系、诗歌的高层建筑和诗歌的有机结构等方面对结构主义在诗歌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以叶芝诗歌《驶向拜占庭》的两个译本,即傅浩版和查良铮版出发,试从用词和句式方面比较两者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分析了两者译法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杜诗歌风格的迥异,很多大家已作了大量的评述,本文认为,使得李杜诗歌形成较为鲜明对比,主要是意象和句式。  相似文献   

8.
尹静 《文教资料》2013,(15):25-26,24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美国现代诗人。《理查·科利》写于1896年,是罗宾逊久负盛名的人物肖像诗之一。诗歌简明易懂,却意味深长。在诗歌中,一方面,诗人罗宾逊塑造了理查·科利这样一个外表光鲜无比,而内心极度空虚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有力地折射出了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难以名状的孤独和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为了能够清晰地传达这些信息,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罗宾逊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诗歌作品作为语言文本同样具有模糊性的特征,通过文本模糊性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读诗歌作品。詹安泰作为近代词学大家,其诗歌创作也体现了诗歌模糊性的特征。拟从词义和句式两个方面出发,探索詹安泰《鹪鹩巢诗集》中模糊语言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诗歌句子从语气这一角度来分类其句类有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和陈述句等,而以某种句类为主的诗歌在表达方式上也显示其不同的特点,如以感叹句为主组成的感叹体以强烈的感叹为主,其语意多不完整,但其情感却得到突出的表现,而由疑问句组成的问答体既可以通过设问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以通过反问而突出自己正面的情感。这样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诗歌体式,一方面表明中国古代诗歌产生的实有状况,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赋、比、兴"的手法的出现与古人使用句式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南朝时期,五言诗的篇制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诗歌篇幅逐渐缩短,由长篇为主趋向于以短篇为主。八句式篇制的演变共经历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发轫期,诗人开始有意摸索八句为篇;在创变期,四句式、八句式、十句式都有一定的发展;至承袭期,八句式成熟定型。影响诗歌篇制的原因复杂多样,从内因来说,对偶技法的提高与声律、用事的发展相结合,有助于诗意的表达与诗歌结构的紧凑,并影响诗歌篇幅的长短;从外因来说,南朝特定的社交场合促进了八句式的发展,诗人选用同一形式作诗来交流,有利于较量诗艺与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诗歌史上,余光中和徐志摩都是及其重要的诗人,研究他们的诗歌对于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徐志摩是二十世纪初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对于后来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意义。徐余两人同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主题、结构形式和比喻意象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一碰诗歌鉴赏题,心里就发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古诗的写作模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等与现代诗歌大相径庭.学生理解起来本身有难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必须强化三个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诗歌的句式研究,从语言学中句子内部成分以及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顺序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剖析,旨在揭示诗歌倒装艺术的独特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诗歌的句式研究,从语言学中句子内部成分以及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顺序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剖析,旨在揭示诗歌倒装艺术的独特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是诗歌写作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新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综合性也体现在诗歌"形式"方面。具体来看,文体样式的综合、结构组合的综合是这种综合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从语气形式来审视席慕容诗歌的句式,即会发现其非常擅长运用大量征询语气的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来构建出一种委婉、含蓄、文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谭小梅 《考试周刊》2011,(46):42-43
英语和汉语在句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汉英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这三个方面讨论汉英句式差异。正确地掌握这些差异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是多方面的,其"运动美"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对动态意象的选择和加工;他对不平衡句式的巧妙组接;他对句子内部结构的着意安排;他把民歌中的叠句、"顶真"等创作手法引入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