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旨在说明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还是用“不”有差别,而这种差别是由于说这两种语言的人认知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章还分析了英语区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回答是非问句用“是”用“不”常出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否定形式是非问句是指谓语中包含否定词(“不”、“没”、“无”等)的是非问句。例如:  相似文献   

3.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宋书》中,“未详”类词语多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句首,从整个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全句变为陈述句,前加“未详”类词语表示存疑;一类全句仍为疑问句,用“未详“类词语引出问句.提醒听话者注意,探问事实和催促听话者作答。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现代汉语间接问句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呢”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呢”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的语气、或表示状况的持续;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用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等非是非问句里,则表示疑问语气。本文将对非是非问句里的“呢”作一些细致的探讨,试图证明:一、用于含疑问词的特指间句和用于选择问句,“呢”不表示疑问语气,而表示一种缓和地深究的语气。二、“呢”用于反问句末尾,与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语气  相似文献   

7.
浅析“答非所问”与“巧妙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句的回答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一般认为,问句的回答“包括问句的可能回答,问句的真回答,问句的回避和问句的回绝等种种情况”(《哲学大辞典·逻辑卷》,第193页)。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种“答非所问”的现象,小到生活琐事的回答,大到国际舞台的政治、经济、军事对话,都可以找到答非所问的实例。形式逻辑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要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答非所问”被看成是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因此它属于在禁之列;而言语交际则要求人们出言得体,陈辞适宜,充分利用语言规律和语言环境,提高表达效果,有些“答非所问”却被看成是一种交际的艺术,常被誉为“巧答”、“妙答”之类。究竟何为  相似文献   

8.
“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对“二拍”中的选择问句形式进行了简单描写分析,展现了“二拍”时期正反选择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二拍”选择问句中真性问句和假性问句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阿是P”问句用于未然或已然时体,提问者有主观预设.“阿能P”问句用于已然时体.“阿”字疑问句和县境内客家话的“格”字疑问句用法一致,表明县城赣方言受到客家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问句 ,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这里 ,涉及是非问和特指问。例如 :这是你的行李 ?你是什么地方人 ?所谓“是非问” ,是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所谓“特指问” ,是要求对方针对“谁、什么”之类作出回答的问句。如前一例是“是非问” ,后一例是“特指问”。语法书里告诉我们 :用于问句句末最典型的语气助词 ,有“吗”和“呢”两个 ,它们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吗”出现在是非问句末 ,如“这是你的行李吗 ?”如果是特指问 ,句末就要用“呢” ,如“你是什么地方人呢 ?”但是 ,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时候 ,句子中用了“谁、什么”之…  相似文献   

11.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意在形式上用选择问句的格式将浑然一体的两项或多项分而说之,以达到渲染气氛,深化意境的修辞方式就叫“疑离”。它有着先离后合和先合后离两种类型。它和设问虽然都是问句的变通运用,但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四川话中的“该是哈”问句表示问话人对所说的事实、情况、意见有一个看法或早有一定的揣测,发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求证,因此问话人往往期待对方肯定的回答。“该是哈”问句相当于普通话中表求证的是非问。文章对“该是哈”的句法特征、“该是哈”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及“该是哈”问句三种形式之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反意疑问句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陈述句 简略的一般疑问句”这两部分总是一正一反,即:“陈述句肯定,简略问句否定”或“陈述句否定,简略问句肯定”。在学习反意疑问句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东台方言作为江淮官话泰如片的一种,其语法中也存在与朱德熙提出的“F-VP”式问句类似的问句~((1))。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看,东台方言中可以进入“可+VP”式问句各句法成分的词汇各有特点;从问句类型来看,江苏东台方言中“可+VP”式问句与普通话中的是非问、正反问式交叉重叠的关系,与普通话中的问句类型存在不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意义的区别: “How are you?”为问句,意为“你好吗”,而“How do you do?”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为问候语,意为“你好”。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How are you?”用以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多用于朋友或熟人之间:“How do you do?”则用于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相似文献   

18.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是非问句形式复杂多样,这已让学生眼花缭乱.然而中国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又不同,这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本文主要分析是非问句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指出回答是非问句的偏误原因及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语文工具书对“难道”都是这样解释的:副词,用来加强反诘(反问)语气。这种解释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一种推断:既然“难道”是用来加强反诘语气的,那么,凡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该是反问句了。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只要我们深入语言事实,仔细地加以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对“难道”的这一解释是既不准确又不全面的。“难道”一词用在问句中自可表示反问以加强语气。这一类的例证很多,此处略举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