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就……”这个紧缩短语或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词动作行为的条件;强调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法结构是语篇结构语法化的结果。重动句来自“背景—目的”语篇结构。VP1引入背景事件 ,VP2说明语用目的 ,是小句的焦点。重动句的语用价值在于引入VP1,而不是同时引入动词V的宾语与补语。“背景—目的”关系在汉语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三音节比况助词“也似的”具有相似义、比拟义和焦点语义,主要用来描述人对某种动作的情感或者心理状态,同时也具有凸显信息、强化语气等焦点语义;“也似的”可以和表示意外或者反预期的副词共现,表达说话人对另一方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分析“也似的”在方言中的运用,可知“也似的”具有一定的跨语言普遍性,隐喻、语义虚化、组块化、语用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1]  相似文献   

5.
“再+VP”结构既可以表示肯定,又可以表示否定。该结构表示隐性否定时构成祈使句,要求VP具有[+述人][+可控]的特征,多用来表示威胁、警告、劝阻的语用否定。该结构存在着“有本事/种/胆+再+VP”“再+VP+试试(看)”“再+(给我)+V+数量词”“再+V(VP)+就+后果”等多种变体。其隐性否定义是在语用推理下产生的元语否定,说话人通过否定假设条件、凸显假设后果,来增强话语中的威慑效力,劝阻或制止听话人继续实施当前行为。听话人可以通过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有意违反,来识解其表达的隐性否定义。  相似文献   

6.
静态的语言单位一旦进入交际,便附加了各种语用因素。从语用平面研究“使”字句,可以超越句子静态的句法形式研究它的语用价值、语用结构以及句子的表达重心等动态特征和功能。“使”字句,可示为S~1 使 O_x VP,如“他的到来使人很高兴,”S~1为 A 段,使 O_x 为B 段,VP 为 C 段。1、“使”字句的语用价值语用价值是语用意义的体现。“使”字句的语用意义在于表示使动,确切地说是用虚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作为语用层面的焦点在现代汉语存现句中的表现。作为语用概念的焦点与预设、背景紧密相连,焦点在汉语存现句中有常规焦点、对比焦点之分。常规焦点通过句末位置常式达到强调表述重心的目的,对比焦点肩负着强调非句末位置表述重心的任务。存现句语言事实表明,对比焦点也可以通过焦点的标记而被置于句末的位置,形成了常规焦点、对比焦点的位置重合。  相似文献   

8.
"NP的VP"宾语句中的"NP的VP",从语义上看,指称某种动作或行为;从语法上讲,是体词性的;从语用上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陈述句S的一部分,它不是句中的旧信息成分,也不可能是由上文陈述转化而来的;相反,其中的"VP"却是整个句子的无标记性焦点成分.因而,"NP的VP"在句中不可能是预设部分.  相似文献   

9.
“好(一)+量+NP”结构是感叹句特有的句法结构之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句法上,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或其它体词性短语,都可以作为被感叹的对象进入该结构;语用上,它主要用于说话人对特定的人或事物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可以表达说话人或褒或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X也好,Y也好”格式的分析,探讨了此格式的语法意义和语用表达功能,并探讨了“X也好,Y也好”格式的表“情”功能。“X也好,Y也好”的格式意义是表示“例举”,是对某一范围内的人,事、物、方式、情状等进行列举说明。强调范围广、情状复杂。“X也好,Y也好”格式的语用功能就在于,它以“例举”的形式表明所列举项(可以代表人、事、物、方式、情形等)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在一定范用内是“任意”的。“X也好,Y也好”格式除了在篇章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外,还具有表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的功能,它表明说话人只看重“X也好,Y也好”后续成分中的事件、活动及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其形式由“助动词have(第三人称单数用has)+动词过去分词”构成。其常规用法如下所述:一、表示已完成的动作或未曾发生的动作现在完成时可以表示在过去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动作。但说话人的着眼点是强调现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曾卫军 《文教资料》2010,(33):28-29
离舍词的扩展结构式“V+AX(定语)+O”在语用上具有这样的功能:在话语的表达上,它可以成为话语信息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话题焦点:在篇章结构上。它具有成分照应和词汇衔接的功能。人们选择这种句式主要是由于语用上的经济、简洁原则的驱动。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22,(1):69-76
"很+量成分VP"以"很……量成分"为焦点框架,实现量级互动,达到量的"中和"。文章从该构式群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语用意义和语用动因几个方面重新挖掘,认为构件"不定量VP"的语义内涵为[-极端量][-真实量],构式整体表达主观高量。"很+不定量VP"通过量的迂回表达,达到传递主观感情、凸显VP性状、委婉柔化语气的效果,是一类具有反预期/合预期的语用意义的构式。背后的语用成因有来自认知和礼貌原则的因素。量范畴和情态之间是一个连续统:高量>夸张强化>主观性、委婉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小三角”理论对网络“X人”进行“表—里—值”三方面的动态探究发现,“X”为双音节时,构词功能最强。从语里层面上看,“X人”具有多种句法功能,在语义上具备动作行为和心理态度特征义。在语用方面,这一构式除了具有表达和心理价值层面的独特性,还具有突出焦点的作用。作为具有语言经济性特征的词语模“X人”构式,在满足大众求新求异与从众心理的同时,受到网络媒体的推动,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可”表示转折义时,有人认为它是副词,有人认为它是连词。这关系到副词和连词的判断标准,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进行区分。其中,句法位置是判定基础,语义内容是附加条件,语用功能是背景验证。一般来说,“可”居于主语前是连词,居于主语后是副词,在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焦点的是关联副词,在无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的是语气副词,此时,“可”表强调义。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在言语理解和信息传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英汉语强调句型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通常会用到的一种句式,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说话者有策略地对话语的视角进行选择,进而突出自己的交际意图或目的。英汉语强调句型中对语用预设的巧妙使用,不仅直观形象地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情感态度,而且传达出丰富的语用内涵。基于此,以英汉语强调句型为例,分析英汉语强调句型中语用预设的特征,以期更合理、更充分地解释英汉语强调句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名 一量”结构中的“名”既可以是低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名词,也可以是高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名词。该格式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一种判断或评价,带有说话者的感情色彩,因为低于或高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名词本身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所以容易进入“名 一量”格式中。同时,“名 一量”与正常语序在语体色彩、语气色彩和感情色彩上还存在着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20.
要弄清“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一词的词性 ,首先要弄清它与指称的关系。用比较法和省略变换可见 ,“NP的 VP”整个结构具有指称性 ,是名词性结构 ,而其中的“VP”不能单独具有指称功能 ,不能说它是名词性的词。“NP的 VP”的成立是语用回指的必要性、“定中”式语法可指称性和历史继承可能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NP的 VP”不同于一般的“定中”,它要受到中心语的显性语法限制和定语的隐性语法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