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几句是旁加黑点的(那时直行排字,现改横排则移置字下),这是特意留下的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图书杂志检查官删改原稿的痕迹。本文编入《且介亭杂文》,作者在《且介亭杂文·附记》里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杂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本文对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出版情况作了概述,对杂文鼎盛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阐释,认为杂文界的不同见解和读者对杂文的不同态度,构成了杂文处境的尴尬,并据此论证了新时期杂文的性质与功能。作者还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艺术枝谈马先娟鲁迅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宗师,他把杂文创作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为这种文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从1903年开始发表杂文,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奉献给读者的杂文有16个结集本,共700余篇,100多万字。这些杂文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文体的发展演变,杂文已逐渐渗透到各种文体当中。杂文与小小说本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范畴,但许多杂文作者却喜欢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和手法抒写杂文,使杂文小小说化的倾向不断加强,甚至出现杂文与小小说界限不清的现象,这虽然拓宽了杂文的表现手法,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弱了杂文的社会作用,成为杂文萎缩化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6.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寓言是用简单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言有情节、有形象。寓言式杂文以隐喻、象征手法去影射生活,针砭时弊。这种文体,本质是杂文,寓言是形式。概括寓言式杂文的主旨,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说必说》是一篇熔思想性、艺术性为一炉、文质兼美的杂文。文章自发表以来,方家多有述评。笔者只想对文章篇首引文略陈管见,以窥作者调度点化引文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除了套在杂文身上的枷锁。杂文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各省、市杂文学会的成立,各种报纸杂文专栏的设置和杂文报刊的出版,为杂文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者队伍的扩大和个人专集的出版数量,更是有史以来难以比拟的。以江苏来说,90年代前五年共出杂文作品集30本左右。这个数字恐怕在江苏历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9.
一个专门的杂文作者写作需要学、识、才几方面的修养。阮直的杂文之"学"涉及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谈;阮直杂文常有深刻或新颖之"识";阮直杂文之"才"表现为他努力"把文章写得好看,把形象揉入其中"。除了杂文写作者必须拥有的学、识、才外,作为一个杂文写作者的阮直,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特点,就是他平民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0.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位作者到编辑部投稿。编辑看完后说,先生,您这篇文章写得很散啊。作者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按散文发表是吗?我同意。编辑说,您写得太杂了。作者忙说,那就按杂文发吧,我喜欢写杂文。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意识地写杂文,有计划地使用杂文这个武器,使它发挥最大的效能的,始于鲁迅。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恢宏巨大的成就,使之成为杂文的象征。鲁迅逝世之后,杂文确乎也消沉了一个时期,有人甚至以为“杂文时代已经过去”。所谓“光明一闪,杂文逝矣!”时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被摧残殆尽,而首当其冲并倍受蹂躏的则是杂文以及杂文的作者。这样一来,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果真有一个“空前绝后”的“杂文时代”,而后学者只能对杂文进行横的断代的研究,而不能进行纵的发展继承。但,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人的邵燕祥,从四十年代开始杂文的创作。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修养,通过理性的言说方式和充满逻辑的思维色彩,在八九十年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杂文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本身,在当代杂文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晗同志的杂文《谈骨气》,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精当、震撼人心、令人回肠荡气的好文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作者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俗话说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像一代画师徐悲鸿就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同学们看 ,有骨气的人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的。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重视骨气 ,才能谈好骨气。吴晗就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 ,就与闻一多等人一起 ,为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 ,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文…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杂文的“理趣”是他的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他杂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对批判对象的独特开掘和概括,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方揭示出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超常逆反的创造性的诗性思维和通过寓言式、漫画式、象征式的形象体现为一种意象的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报刊上的杂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杂文在说理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比如,有的杂文作者习惯使用类似“训话”式的说理方法,不是有叙有议,深入浅出,而是常以“要如何如何”或“不要  相似文献   

17.
《龙坡杂文》充满着一种纯朴、真挚的人文情怀 ,渗透着作者的学术意识与创意性。《龙坡杂文》属于散文小品一类 ,是周作人等人散文风格的一种延续与变异  相似文献   

18.
[文眼透风] 杂文一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内容特别集中、 精粹。这就决定了杂文选材要大中取小。所谓大中 取小,不是把大问题压缩成小问题,而是要求作者 高屋建瓴,从重大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 质的那一点。同时,杂文的立意要因小见大。这就要 求作者从平凡小事着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透过 一点,上升到一定的本质高度,收到传神的艺术效 果。  相似文献   

19.
杂文一直被称为“议论性美文”或“文艺性论文”。它的美,源于它的杂味儿。一匕首、银针、酸梅汤杂文的写作,一般总是有所为而发,有感而发。杂文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某种风气,进行思考判断,有了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20.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