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体验,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愉快教学的核心就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带给学生的并非只是表面肤浅的快乐,而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并享受到学习中真正的、纯粹的快乐.那么,怎样让快乐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呢?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儿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儿童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儿童愉快地去求知,乐而不倦地去钻研。因此,在课堂上应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搞好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玩也就成为他们探究奥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而玩游戏是众多兴趣中最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并唤起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欲望的方式。在玩中.儿童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如何带着孩子用“游戏”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探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对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充市1246名初中生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好;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堂习习惯现状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徐立承 《教育艺术》2006,(12):44-46
动漫是卡通和漫画的结合.如今因为它所富有的极强的文化和商业价值,所以使人们常常忽略了动漫的美术本质。在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作为特殊画种和一种流行于当代的视觉文化现象,动漫欣赏的内容虽然没有涉及,但是却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动漫作为青少年喜爱的美术形式之,“能充分表现现代青少年开放的心理和思想”。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这里的“问题”,又是“基于情境的问题。”而这里的“情境”,在美术教学中又应该定义为“人的真实的生活”。笔者试图让动漫走进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并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启动,“自主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走进了误区。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以“自主学习的误区及对策”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这个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走进当今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随处可见,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笔者通过对小学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研究不深入,理解不透彻,以致步入流行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10.
蔡芳 《教育艺术》2010,(1):10-11
“雅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要求.如何真正让它走进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促进知识内化进而建立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秉承这种理念,笔者怀揣着这样的思考与希望,走进了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抽样调查举例》(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我感悟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自我感悟空间.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感悟、深层次感悟提供充分的空间.否则.传统的教学将成为空洞的说教,成为照本宣科。那又如何走进课本、走进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学者钱立群认为:“只要是教育.都是从经验开始,通过经验的传递和接受,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的经验。受教育者在既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经验,扩充人类经验的总和。”另外,杜威在其《经验与教育》一书中也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重组”,“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只有绎验才县儿童学习本身。儿童的天性和儿童的经验是促进儿童学习的两个基本点。因此,要关注儿童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学习,我们应从关注儿童的经验开始。  相似文献   

14.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角度区分了教授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并认定后者方能通向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单摆”和“磁场、磁感线”的个案分析,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纳米走进我们”的探讨等,进一步论证了作者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是一个美的王国。数学美不仅反映在学习内容上.也体现在学习成果里,更凝聚在学习过程中。美学家指出:“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情感表现。”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美学规律.调动一切可能手段,让儿童充分享受数学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越来越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它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本身也是一种目的,合作学习使每个孩子都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砚众.听众”。而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娄立慧 《课外阅读》2011,(12):193-193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已经全面走进英语课堂。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为一体,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强情感体验,创设语言环境,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其新型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于彬 《成才之路》2010,(21):100-100
引导自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我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相似文献   

19.
蒋岳庆 《江苏教育》2011,(11):53-53
儿童研究.这样一个极富“热度”的词语,已经渗透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在研究“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的成长性”.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成了林林总总的“说法”,概念不一的“名词”。可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环境却是被“污染过的”。学科在研究儿童学习有效性时,潜意识中仍然指向分数;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成长性时,依然到处“贴标签”;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独特性时,却演变成“惟一性”。  相似文献   

20.
杨梅 《考试周刊》2012,(70):45-45
苏霍姆林斯基不止一次地谈到.学生学习愿望的冷淡与消失,与学生在学习中的精神生活贫乏有关。他指出:“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人胜的智力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抓住“生活”这个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放飞思维.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放飞,意味着思想解放。而学生一旦获得思想解放,他们所进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