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同意吗?     
《学前教育》2005,(5):8-9
在一次玩沙活动前,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规则:由孩子们回家自制并自带玩沙工具。活动那天,平时就比较大意的力力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活动开始时,别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玩着,只有力力空着手,很没劲。有几个孩子想把自己多余的工具借给力力玩,但是被李老师制止了。李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责任心和规则意识的良好契机,应该通过这件事情让力力认识到,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这样才能帮助力力记住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有的老师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会使孩子有挫败感。你同意李老师的做法吗?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2006,(2):37-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磁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井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这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的重要方面。首先,养成孩子“我行——你也行”的认知加拿大心理学家伯恩内在他提出的“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中,把人与人在交往中可能采取的态度分为四种:“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以及“我行——你也行”。这四种态度正是人类自信心获得和发展的过程。在婴儿期,由于弱小和不能自助,孩子与高大的成人相比或多或少会产生“我不行——你行”的认知态度。这种态度如果在教育者不断鼓励和指导下,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建立“我行——你也行…  相似文献   

4.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唐芸芬 《教育导刊》2004,(10):43-43
前段时间天气变化大,不少幼儿罹患了感冒,带药回园的幼儿较多。这段日子天气稍转好,患感冒的幼儿虽然也减少了,可带药回园的幼儿却不见少,他们带回的多数是枇杷膏、夏桑菊冲剂和维生素类的药。我班的药箱都被塞得满满的,令我感到好生奇怪。  相似文献   

7.
朱丹 《早期教育》2005,(11):36-37
刚入园的时候,我发现班里很多幼儿存在着偏食、挑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香云 《山东教育》2005,(18):62-62
当前幼儿,特别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家庭中关怀、照顾的重点对象,过种单向的爱使大多数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品格。若孩子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将来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才能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玩具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是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其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针对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并在19个幼儿园对3~6岁的29名幼儿(其中男孩150人,女孩146人)进行了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六个问题。三个维度分别是:“我对别人”(2、4题)、“别人对我”(1、题)、“别人对别人”(5、6题),每个维度包括积极取向和消…  相似文献   

11.
蒲渝 《早期教育》2006,(1):40-40
天天和小虎正在一起游戏,两个小家伙有说有笑地不知在讨论什么。忽然天天跑过来拽着我大声嚷嚷:“老师,小虎说脏话!”我跟着天天走了过去,天天指着小虎说:“他刚才说王八!”我听了以后,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2004,(7):43-45
游戏结束时的分享活动是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孩子在窃窃私语,有些孩子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些孩子则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您怎么看待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怎样才能发挥分享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从而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我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活动,体会“团结”的作用。其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绘画”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活动开始,我给每组幼儿各发了一张大白纸,并提出:每组小朋友随意自拟主题,在这张大白纸上合作画出一幅最大、最美丽的画。用这么大的纸画画,还是头一次,幼儿个个兴奋不已,拿起画笔迫不及待地各自画了起来。看他们的认真劲儿,我不禁为自己的设计窃喜。突然,亮亮尖叫了起来:“老师,健健把我画的长颈鹿弄坏了!”我赶紧过去,提醒健健…  相似文献   

14.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物品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分享行为在小班已初现端倪.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为此,我对本班幼儿(小班)的分享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不少外国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评价说:“独生子女成了最困难的教育对象。”事实也是如此,在当今新的家庭结构、生活环境中,相当一部分儿童出现了在个性、智力、行为等方面的特异性,在生活中,也常听家长、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  相似文献   

16.
小脚丫     
龚文静 《早期教育》2001,(17):38-38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4,(9):20-21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在开心地玩着大型玩具。明明和小宇却在大型玩具旁“研究”癞蛤蟆。每隔一会儿,癞蛤蟆使能逮住正在飞舞的小虫子。他们两人边看边喊“加油”,可开心了。可是吃饭的时间快到了,很多孩子都已经进教室了。若让两个孩子继续“研究”,与班级常规相违背,若强行让孩子进教室,又怕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遇到这样的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相似文献   

19.
案例实录: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小朋友,孙老  相似文献   

20.
陆文兰 《考试周刊》2014,(86):193-193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只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体验快乐,教师要利用语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