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家长曾经说:“孩子快满2岁了,他一直都很乖,但是最近却很不‘听话’,好缘故意跟我们对着干,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弄得我们很生气,有时着急了,恨不得揍他一顿。”其实,出现这种抗拒行为,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宝宝已经开始初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自我的意识,而且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会显得非常任性,不大爱听话,有时甚至不接受成人的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 《成才之路》2011,(10):92-I0021
为了让我们的家长不再“好心没有好结果”,还是先来看看孩子们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吧。  相似文献   

3.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家长们经常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你给他提点要求,他却不干; 孩子特别“皮”,不听话,你给他讲道理,他也懂,但就是不照着做。  相似文献   

4.
庞景莲 《辅导员》2010,(22):I0007-I0007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伴随着迎来的是新一批的小学生们。欣喜之余,家长感受到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每次接手小班的时候,总有许多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家的孩子爱吃手指头,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就是改不掉,你要多费心,帮我矫正,拜托了。”言语间流露出百般无奈。其实工作多年来,总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喜欢吮吸手。纠正吮吸手指的坏习惯的工作的确是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只是需要家长细致开展工作,随时随地进行耐心教育。  相似文献   

6.
晓曦 《家庭教育》2009,(3):12-13
家长:儿子快6岁了,无论我叫他做什么,他都会跟我讨价还价。每天叫他自己穿衣时,他说给他买玩具或买吃的他才自己做,若你不答应,他就赖着不穿。要不他也会说:“自己穿衣了,我就可以不用自己吃饭了。”每天吃早餐时,他说:“你喂我,我就吃,要不然不吃。”大家帮忙,我该怎么教育他啊!  相似文献   

7.
陈志燕 《宁夏教育》2010,(7):151-152
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具强烈反抗意识和毫无反抗意识的两组儿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而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发展成为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多数则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过不久.就有几个孩子冲进办公室告诉我:方方被人推倒了,头撞到门口走廊的柱子上.鲜血直流。听说后.我急忙赶到教室.一方面通知家长来带孩子去医院包扎伤口.一方面充当起“福尔摩斯”进行破案。  相似文献   

9.
范丰梅 《家长》2013,(11):31-32
作为父母,大都了解“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便给予无休止的鼓励和夸奖。可纵观身边的孩子们,我发现对自己不自信的孩子很少,相反,大多数孩子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盲目自信,甚至于自负。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案列中,家长不断强化的负面暗示,是造成小明成为"惯偷"的主要原因.当孩子第一次出现失误行为时,老师和家长所进行的批评教育都是在不停地进行负面暗示,例如说:"你为什么偷东西?你知不知道偷东西是坏孩子的行为?你这样偷东西大人知道了多么生气?……"不断强化"偷东西"这一负面暗示,使得失误行为逐渐变成错误行为(失误是偶发的,错误是惯性).在这一场错误的恶性循环里.家长和老师均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即负面暗示强化者.  相似文献   

11.
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原因往往出在父母那里。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对于希望孩子每次考试都考100分的家长来说,如果孩子只考了95分或者90分,就会被认为是偷懒了。而对于那些孩子平常只能拿60分的父母来说,假如孩子考了95分或者90分,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因为父母的期望和想法不同,同样的分数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喜讯。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有一天,小家伙突然不听从你的号令,居然鼓着嘴巴和你顶嘴了。相信这是几乎所有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其实,这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陈海平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翟运胜 《教师博览》2007,(11):10-11
邢台一名生性调皮的九岁男童,不仅自己常常完不成作业,而且常常骚扰其他学生,在多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校方被迫劝其转学。该校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好多其他学生的家长都因这事要求转学,我们不会因  相似文献   

15.
刘霞  熊敏捷 《母婴世界》2012,(4):100-101
儿童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因此,家长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时,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防止出现攀比成性。  相似文献   

16.
黄老师:您好!我的儿子维维已经3周岁了,他特别爱抓人、咬人,一天都会抓四五个小朋友,经常被其他家长投诉,请问黄老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爱抓人咬人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引导他?维维妈妈3岁的孩子喜欢咬人,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17.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康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3,(9):18-18
孩子做出各种奇特、疯狂的行为,不惜让自己“患病”,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甚至噩梦连连,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是孩子从不说出口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路易 《家教指南》2005,(11):46-47
六岁的小菲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已经起床梳洗打扮自己,然后到床边叫醒赖床的父母,提醒爸爸妈妈“再赖床就会迟到了!”妈妈总会开心地称赞小菲,表扬她的懂事与贴心。妈妈正向的赞美,使小菲学会早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湘君 《家教指南》2006,(11):48-49
孩子发愁,家长跟着愁,甚至,家长比孩子焦虑得还厉害。这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家长先要把自己打捞出情绪深渊.孩子的气质与行为方式,说到底受家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