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受到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与青睐,应用文化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以Unity3D为开发平台,构建一种虚拟现实文化体验系统,并重点分析其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以黄鹤楼文化为实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的黄鹤楼文化体验系统,对系统各模块进行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其稳定性比传统系统更高。相比传统虚拟现实结合文化的应用,该系统增加了虚拟现实交互体验,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文化领域的交互体验提供了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湖南省衡阳市石鼓书院的湖湘文化景区进行了虚拟再现。通过使用3ds MAX和Zbrush软件以及Unity3D游戏开发引擎,建设具有漫游和交互功能的景区虚拟旅游系统,其中重点对石鼓书院的禹碑亭长廊、石鼓书院大门、李忠公祠、武侯祠、大观楼和合江亭进行了详细的三维建模和Unity3D建筑可视化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3.
智能手机迅速普及,VR虚拟现实头盔技术亦日趋成熟。将手机与VR头盔结合,开发出虚拟现实的手机体感游戏。利用手机中的陀螺仪系统,实现惯性定位来捕获人身体的变化,达到体感操作目的。使用Unity3D双屏显示与VR头盔结合,通过手机便可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效果。配合蓝牙摇杆控制器,玩家通过佩戴装载有智能手机的VR头盔,即可体验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感游戏。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6,(5):44-48
虚拟现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1]。虚拟现实场景设计渗透到古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文中利用虚拟现实平台Quest3D,以世界遗产项目漳州南靖土楼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土楼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以期促进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校园实景的虚拟现实导航系统是依据校园地理环境和建筑布局,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拟态校园,设置用户与拟态校园的交互,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按照测绘校园、制作模型、构建虚拟环境、制定导向路径、实施交互、运行调试的流程设计实施该系统,并展示虚拟导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锻造工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机械零件加工技术,也是高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实践训练项目之一。由于锻造工艺对安全性和设备投入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传统的工程训练环节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典型的自由锻造工艺为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并开发了虚拟锻造工艺实习系统。首先,通过对该工艺实习要求与工艺流程的分析,设计了虚拟实习系统的交互模式。然后利用Unity3D开发引擎设计并实现了锻造车间环境和锻机的虚拟样机。最后,对锻造工艺的具体步骤进行了合理设计,不仅实现了现有自由锻造工艺实习的功能,而且通过虚拟交互并辅以文字信息指导实验,使学生获得了比传统实物实习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化学实验环境进行模拟,实验者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活动。以C#为脚本语言,提出基于Unity 3D与二维图形设计软件的化学虚拟实验系统方案。结合人机交互设计理论对实验系统展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并通过Unity3D开发引擎开发出可在Windows与Android环境下使用的应用程序。学生可在桌面端与手机端通过该系统方便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从而达到辅助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李超  郭强强 《科教导刊》2022,(24):128-130
针对目前3D打印工艺繁杂、流程复杂、专业设备昂贵,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难以深入体验工艺原理、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打印课程沉浸式教学方法,采用Unity3D平台开发了3D打印全流程仿真系统,通过让学生操作VR设备,与虚拟的3D打印设备交互,完成整个3D打印流程的模拟,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电气设备培训中,因电气设备结构复杂、工作过程抽象,导致学生不易理解,一直是教学难点。为此,以断路器为例,基于Unity3D开发引擎,运用C#脚本语言和UI框架设计,对断路器培训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对断路器分类、结构、拆装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展示。该系统交互性好,培训人员理解方便,且可随时随地进行培训,重复利用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0.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Unity3D为开发引擎, C#为脚本语言, 3ds Max为建模工具,以一个典型的实际天线测量系统为原型,以真实实验为依据,模拟在微波暗室环境下天线测试的操作流程和几种常见天线的测量结果,开发一个虚拟实验系统,实现微波暗室环境下天线测量的微波虚拟实验。系统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模型逼真,能够生成Windows环境下可执行文件,在PC机上运行。通过模拟交互,使用者可利用该系统对微波暗室的组成、布局以及功能获得直观认知,了解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过程,并能对几种常用天线或自定义天线进行模拟测量。系统也可辅助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与课堂演示。在全面介绍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以喇叭天线为例,介绍天线测试过程3D模拟动画的实现,以及系统各主要交互功能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非圆齿轮的结构参数特征,完成了非圆齿轮的3D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非圆齿轮的三维模型,并生成STL文件,最后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非圆齿轮。文章提出的方法与实验为非圆齿轮的智能加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虚拟现实构建软件实现摄像机展示系统的完整过程,详细描述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摄像机模型,在Cult3D实现虚拟环境下摄像机的虚拟操作,并探讨了3D MAX与Cult3D的接口,以及Cult3D文件进行网络发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维虚拟漫游是虚拟现实技术基本应用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某重点实验室为对象,以3DSMax为建模工具,以Quest3D为平台制作了一套桌面式三维虚拟漫游演示系统,给出了系统开发的流程、要点和关键实现技术。在该系统中,用户可以自主漫游,与室内设备进行动态交互操作与学习,具有较强的沉浸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普通主流PC即可实现较好效果,对其它漫游演示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S700K型电动转辙机结构和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Unity3D引擎开发平台,创建三维仿真虚拟交互环境,运用数据库技术对系统比赛功能模块中参赛人员及管理员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调用、管理,使用C#语言编写脚本文件实现具体功能模块交互,从而设计研发S700K型电动转辙机三维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具...  相似文献   

15.
三维虚拟现实漫游仿真和虚拟仪器实验过程仿真是目前两种主要仿真手段,前者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实验场景,后者则能更好地仿真实验细节。为了解决传统虚拟实验交互性弱、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Unity3D下的构件化虚拟仪器功能实现方法。首先在Unity3D平台上开发多种标准化、可复用的虚拟仪器;然后将虚拟仪器引入虚拟现实场景中,并通过基于事件中心的观察者模式实现虚拟仪器的通信和数据流动;最后,依据构建的虚拟仪器开展典型机械工程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虚拟实验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真实性、交互性,同时构件化的思想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是创客和创客教育不可缺少的“利器”,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采购了3D打印设备,但是由于课程开发不成熟,效率并不高。文章提出了基于STEAM理念开发3D打印课程,构建3D打印创新教育培养的“4C”能力模型,认为STEAM融入3D打印教学具有创新、整合和实践三大价值取向,并开展了3D打印课程开发模式研究,开发了《3D打印创意与设计》课程,令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跨界知识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丰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3D打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逐步走进教育领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东路小学在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研部的指导下顺利地开展了创客教育,使创客教育走进东路小学的课堂。学校开设了“3D打印创意工作室”特色课程,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广泛的学习和探索。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图形,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建模,利用 3D打印机(一种具有快速成型功能的仪器)将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相似文献   

18.
3D打印材料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D打印,又称作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材料是3D打印的物质基础,也是当前制约3D打印发展的瓶颈.文章综述了3D打印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用于3D打印的几类主要材料,并指出了当前3D打印材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陌生到熟悉。从高端大气到逐渐平民化,3D打印已经开始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6月份在青岛举办的3D打印展展出了很多新的3D打印技术和产品,疾风当然也要去凑个热闹,为淀粉们带来最新的3D打印报告。  相似文献   

20.
利用3D One软件(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3D打印设计工具)强大的建模功能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物质结构微观模型,搭建宏观物质性质与微观表征的桥梁。将3D虚拟技术引入化学教学,变革物质结构教学理念,拓展化学思维深度,利用建立化学模型的过程多学科交叉融合思维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