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百度文库数字版权开放平台为例,深入剖析基于数字版权开放平台的授权机制,得出其主要优点:一是简化授权步骤,降低授权成本;二是提高版权方的自主权,保障著作权人的权益;三是技术应用的创新.同时分析出该机制中的DNA比对识别技术存在争议和“零分成”模式存在弊端.最终结合以上分析给出建议:加强对上传作品的监管力度、宣传平台形象和加强版权保护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数字网络时代,作品得到充分的传播,而版权侵权也更加容易。如何实现作品在广阔空间的交流并兼顾作者及作品使用者的利益,成为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研究的新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版权使用许可方式,创作共用授权条款给网络版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创作共用授权条款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条款的版权法基础,进而探讨其与传统版权使用许可的异同,并对知识共享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慧文博、智慧教育的蓬勃发展,博物馆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中不仅包括馆内各业务数据、展陈数据、管理数据,同时也包括博物馆的各类“作品”,数字资源已然成为观众接受教育和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然而因博物馆所持有的公共及开放的特性特征,导致了保护博物馆内各种“作品”版权的复杂性。因为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和难以篡改等特点,在变革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管理保护方面,区块链网络提供了新机遇,在确权、用权和维权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爱华 《文教资料》2005,(20):181-183
版权作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在互联网上创作的版权作品,二是传统的版权作品经过数字化上载于互联网的表现形式。这两种版权作品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传统版权作品数字化是随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复制方式。存载于互联网上的版权作品可以通过授权要约的方式,达到加速版权作品传播、有效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字内容平台的市场力量不仅来自平台生态系统中由规模经济、双边市场、网络效应和用户黏性等经济特性构建的天然市场壁垒,还源于内容产品的差异化属性以及海量版权集聚所形成的市场进入障碍。相比于市场份额等结构化要素,数字内容市场的竞争特点、进入壁垒和数字内容平台掌握版权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平台对上下游版权市场的控制能力等非结构化要素,是评估其市场力量更为关键的考量要素。利用版权内容产业链上的特殊地位和渠道优势,数字内容平台可能对上游版权方或创作者施加不公平待遇、对中游竞争对手进行转授权限制、对下游版权使用者或终端消费者苛以各种使用限制。因此,应当引入数字内容生态监管的整体规制理念,结合版权要素应用场景以拓展现有滥用行为类型,并根据产品差异化理论细化竞争损害的分析维度,探索针对数字内容平台滥用市场力量的有效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6.
数字水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提高了信息表达的效率和准确度,而数字媒体的易于存储、复制、传播和修改,使得数字多媒体版权盗用问题严重。数字水印技术作为版权保护和安全认证的有效工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Web2.0时代",社交媒体和虚拟社区也得以快速融入大众生活。"用户生成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方式之一,但是这种行为也对著作权人的版权保护带来深深的困扰。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应对此种现象时时有失灵;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平台审核义务较低、用户获得版权人许可较为困难、"用户生成视频"的定性等诸多问题,从而引发诸多版权纠纷。针对此种现状,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将转换性使用引入到合理使用规则中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进行分级,较大的平台必须建立作品识别过滤机制;平台与版权人、用户之间构建合理的服务协议模式;为保护用户利益设立反通知权等来解决"用户生成视频"中的版权纠纷,促使用户、版权人、网络平台三方之间形成良好的数字版权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指建立在由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交集,以网络化、开放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视频分享网站现有运营模式的弊端,阐述了困扰和制约我国视频分享网站发展和盈利的主要因素是:版权问题所引发的高额运营成本及法律风险:缺乏对原创作者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带来的原创作品质量低下等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广告要素道具模块”的概念,在创新设计中引入“在线交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设计出了适合我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全新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与访问许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版权问题是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与数字化资源相关的版权法规对OER的约束以及几种主要开放共享许可协议的特点,归纳了四类作品(版权作品、开放共享许可访问的作品、可以舍理使用的作品以及公共领域的作品)解决OER版权问题的方法,对于OER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数字水印用于数字化音视频产品的版权保护,弥补了传统的数据加密方式的不足,成为数字版权管理的有效手段。传统加密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数据一旦被解密,数字内容就可以非法复制和传播。因此提倡将版权信息作为水印加入数字作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保护策略。一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国版权制度的修订必须体现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的措施。所有的复制 ,不论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都应视为版权意义上的复制。我国在修改《著作权法》过程中对数字作品的复制要有特殊的规定。集体管理制度可以解决许多权利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帮助权利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为了建立数字作品版权管理的集体管理组织 ,可采纳美国、欧美和日本学者们的立法建议在著作权法中增订相应的条文。  相似文献   

13.
版权被视为创造力的引擎,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线协作社区的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出现了许多利用作品的新商业模式,因此版权法将在新兴传媒创意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依赖更多消费者对受版权保护商品的使用而积累商业价值。在这方面,版权政策制定者和法院必须努力平衡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公众的利益。从考察新兴媒体的商业战略模式和实践出发,阐述了我国版权产业和新兴媒体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完善与新兴数字媒体行业的版权法律法规和创新版权商业模式,可以在促进数字融媒经济发展和保护版权排他性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4.
数字版权管理(DRM)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移动代理是用于数字版权管理的主要技术。本分析了典型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探讨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于数字版权管理中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模型,并讨论了其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和数字版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在现行版权体系中举步维艰,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调整版权制度,使之因应于作品创作、传播、利用的新的技术背景、满足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调和的需要,要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赋予 图书馆必要的法定许可,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欧盟委员会在版权立法中提出了一项强制性的例外政策,使得欧洲的研究人员和创新者能够合法访问大规模的内容,旨在解决欧洲由于各类版权法规所造成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使用一些先进的新技术,如文本和数据挖掘时所遇到的问题。欧盟委员会认为:旧有的版权规则有些已经不适应,例如,对于衍生作品缺乏版权和所有权的清晰界定,以及版权问题解决的不充分导致研究者,特别是那些来自公益研究机构的人员,不能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大量的数字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在发展中正面临其媒体资源的版权极易被侵犯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各种类型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在资源库现有的平台基础上实施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中运用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实现实时管理的方法,扩展了权利描述语言模型,设计了免费师范生远程教育平台中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结构框架,描述了该系统中在线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具体使用过程,以及如何保证有限的数字学习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0日,在第一期网络编辑资格培训班上获悉.数字出版领域将加快引进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从而为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培养更多既熟悉编辑内容业务、又精通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天.来自全国网络传播单位的出版编辑人员参加了培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中.培训人员将系统学习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数字版权、数字出版专题业务及网络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字版权管理已成为网络环境下保护数据内容的合法交易、传播和使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目前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安全需求,采用密码学相关技术分析并设计了一套安全保证机制,给出了该机制的总体实现方案,并设计了加密打包子系统和认证服务子系统.该机制在保护数字媒体机密性的同时还实现了有效的认证机制,从而为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