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每年因考研失败转入就业大军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会因考研失败而沮丧,会因不明就业形势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因迷茫而自我否定。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因就业能力欠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信息不畅而难于就业。针对此现状,宜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求职竞争力;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王小清 《培训与研究》2009,26(6):89-90,93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压力引起的自杀事件不绝于耳,大学生的生命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从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自杀的现状、一般心理过程、自杀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压力引起的自杀事件不绝于耳,大学生的生命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从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自杀的现状、一般心理过程、自杀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稳就业,保民生",特别是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就业工作既是一项学生事务工作,也是一项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者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做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指示,同样适合用来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肖云  杜毅  刘昕 《高教探索》2007,(6):130-133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并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导致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致因。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若干差异,而高校对此承担着主要责任。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备受关注。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不单有共通之处,更多则因学校性质与学生构成的特殊性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本文以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为客观审视对象,结合学院与学生特点进行理性分析,进而建议从人才教育指导、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8.
女性就业难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社会排斥概念是指女性因性别因素而缺乏就业、发展机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由此导致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诸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女性就业受到社会排斥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性别制度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可见,女性在就业中看似个人自主自愿的选择,实际是社会结构下的一种被迫选择。  相似文献   

9.
师范类毕业生因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自身的专业属性而在传统就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在基础教育系统,就业率一直较高。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云南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逐步显现。从外部看,影响云南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公共政策、高校教育、家庭环境、自然文化等六个方面,文章对此作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业岗位的稳定增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稳定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大学生就业制度日趋完善,就业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理解和接受,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外在因素已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1、不能正确认识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以天之骄子自居,相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卑。大学生或因所在学校名气不大,或因所学专业不景…  相似文献   

1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提出了调适办法.  相似文献   

13.
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积极帮助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需要及时更新工作思路,把握当前形势,创新工作路径。因事而异,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就业环境的影响;因势而新,积极宣传国家多项就业政策,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时而进,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高校带来了多方压力.本文从纵向垂直、横向平面、内部压力等方面对因就业问题而受力的高校进行受力分析,并提出了解释受力的基本思路对策:建立适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势的机构体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经历20年的蓬勃发展,在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试通过分析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专业化对促进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所发挥的内外因作用,提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内外因共同作用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唐山学院在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就业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唐山市发展的历史关联性,揭示了市属高校因城市需要而生、随城市发展而发展、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的原因(一)严峻的经济形势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丰富,因丰富而发展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制度和技术,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中,许多人看国外名校比较关注其环境、建筑、经费、师资力量、学校排名、就业前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而我国现在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矛盾非常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强化就业训练工作,但是不少地区却因就业培训与职业介绍工作相脱节,造成就业训练工作缺乏生机.  相似文献   

20.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