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新问题。文章提出了净化校园网络,营造健康环境,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0,(6):120-124
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化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较大挑战,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具备道德自律意识不仅是其避免网络负面影响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网络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有明显不足,其对网络道德自律的必要性、价值和方法等认识有所不足。高校应建立更完善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专题内容或课程,建设多主体协同的教育体系,并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教育创新,才能使大学生更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为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助力。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环境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生成环境、生存环境以及培养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但网络暴力、信息裂变、个人信息保护缺位以及负面信息的冲击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正确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引导其适应约束虚拟世界的现实规则,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输速度快、表达自由、内容丰富等特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有资料显示,66.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了3小时。大学生是用网一族的主力,其用网文明程度是衡量整个社会用网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净化高校的网络环境,推动大学生文明上网,是大兴网络文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校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匿名性和互动性为最主要特征的高校BBS成为不可替代的信息交流平台.坚持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以内容和服务建设为出发点,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和正面引导,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全面服务大学生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视野,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异化提供了温床。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异化、道德情感异化、道德规范异化和道德行为异化等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有网络、高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矫正或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既要开展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又要加强网络技术与道德规范建设,净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法律建设,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具有诸多现实意义。剖析学生党员的道德误区及成因,建立和完善道德建设机制,有针对性地充实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式,营造道德建设环境,将有助于他们规避道德失范,从而提升高校乃至全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具有诸多现实意义。剖析学生党员的道德误区及成因,建立和完善道德建设机制,有针对性地充实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式,营造道德建设环境,将有助于他们规避道德失范,从而提升高校乃至全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信息异化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使用网络,对推进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及网络文化建设也大有可为,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的结合。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的,以求提高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丰富性可以让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精神世界脱离现实,造成学生道德意识的弱我约束力的降低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如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道德情感冷漠等.因此,一方面要提倡加强网络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体系的建设,如:提出全面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和惩罚机制;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采取问卷调查和校园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认为学校应大力倡导校园网络道德修养,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理性、成熟的网络文化价值观,杜绝各种符号的网络文化暴力,努力维护网络绿色生态环境,构建多功能校园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交互式氛围。  相似文献   

14.
学生习作中人文精神的缺乏是严重的,其原因是综合性的,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在写作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模式化倾向,根据写作综合性特点,进行教学丰富性的探索;另一方面还必须着力于大环境的解决,使大环境具有浓郁的人文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习作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给当前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德育管理的新目标和新内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文章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从思想、组织、内容、人员、方法、信息等方面加强德育管理。此外为了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精神文化建设,并注重德育科研的开发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益影响着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大学生构筑起一道稳固的网络道德防线,促进其在他律中实现道德自律,使文明上网成为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校园网络文化给德育的对象、工作者、内容、方式方法带来挑战的分析,进而寻求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宝君 《教育科学》2007,23(4):70-73
现代传媒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实现了信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覆盖,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因此,加强校园传媒环境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共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