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店“创造读者”是现代社会图书经营谋略的一个新命题,是对市场经济机制下发行观念和销售方式的重要革新。为更有效地拥有读者、掌握读者,更主动地驾驭图书市场,研究和实行“创造读者”的发行战略是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生存和发展的全新举措。 (一) 图书发行工作是直接面向读者的工作。书店销售图书决不能离开一定的读者对象,一旦失去读者,书店便失去了生命。这是因为,首先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如果书店的书籍推销不出去,书到不了读者手中,也就没有读者的读书行为,  相似文献   

2.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这个口号在出版界已深入人心。每个出版社都在热烈地谈论精品计划,不少出版社在报刊上大力宣传自己出了多少精品。这都说明了出版工作形势很好,“实施精品战略”已经为出版界广泛接受。 但是,什么叫“精品”,我们心目中的图书“精品”是否就是精品?我感到,在今天,在我们出版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的时候,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精品图书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4.
网络情境下传统出版企业的突围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网络给图书等纸质出版物带来的“灾难性冲击”,出版企业要通过网络实现编读者的沟通互动,以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展开全方位协同,包括与多媒体协同,教育读者、与读者协同,从创意到发行全程协同,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5.
图书发行实行多渠道,提倡出版社自办发行,对解决读者“买书难”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专业图书,书店因种种原因,往往订货不多,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出版社由于了解图书内容质量和出版意图,通过宣传推荐、对口征订、邮购供应等一系列措施,弥补了书店供应的不足。但是多渠道发行的发展,也产生一些矛盾,从浙江省目前十个出版社自办发行的情况看,社店之间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矛盾:一、出版社利用30%发行折扣,给读者订购单位折扣优待,特别是给作者单位优待折扣,由他们在系统搞发行,同时用提高发货折扣的办法,在集体、个体及新华书店系统内搞批发、  相似文献   

6.
创造农村读者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促进读者购买心理转化?采用什么创意新招创造读者?这些是解决农村图书发行难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购销方式,在图书宣传和服务上做文章,用科技书致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的。一、什么是创造农村读者创造农村读者就是在农村培养引导和发现有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的读者。在原来没有购书环境或购买力很低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发现和创造“需要图书的人”。如何促使读者购买心理转化呢?读者的购书欲望受内在需求的支配和制约,这是产生购买动机的根本原因,但并…  相似文献   

7.
“金盾”的发行之道张秀平,王坤宁编辑手记:在主渠道订数日渐萎缩,出版社发行步履维艰之时,金质版图书却销量日增。他们的“秘诀”就是:“要为读者服务,先要为书店服好务!”“秘诀”念起来简单,但要使之“显灵”,关键是过硬的“内功”。这就是观念的转变、敏锐的...  相似文献   

8.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图书发行工作搞活,打破“一家包办”、统得太死的局面,让广大读者顺利地买到需要的图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王仿子同志的这个“倡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项具体措施,值得赞扬。我们建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抓一下这件事,邀约一些出版社进行商讨,以便集思广益,使办法能臻于完备。同时希望各地出版发行部门都来关心此事,急读者之所急,想方设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撰写图书宣传文章的意义和作用1.扩大图书发行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不仅要对图书的质量负责,还要对图书的结果负责。所以,编辑要积极参与图书的宣传、促销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写好图书宣传文章,引导读者选购、阅读所需要的图书。这个任务,只有编辑有条件完成。因为编辑最了解图书的特色和质量,了解作者的情况和成书背景,也了解同类书的情况等,对图书最有发言权。过去说,“好酒不怕巷子深”。现在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书宣传不到位,读者得不到信息,同样销售不出去。人家的书虽然差一点,但宣传得好,同样销量大。因此,…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精品战略”的号召 ,为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出版工作的新要求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更应强化精品意识。书出精品 ,社创名牌 ,已是出版界的共识。实施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精品图书选题策划、选择作者、编辑加工、图书印制、宣传发行和读者反馈等六个方面。  一、选题策划实施精品战略的关键首先是要把选题搞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选题是否对路 ,创意是否正确 ,直接决定着精品能否形成。可以这样说 ,有了好的选题 ,书出精品等于成功了一半。这叫万事开头好 ,万事开头难。策划精品选题 ,决不是一蹴而…  相似文献   

12.
“创造读者”刍议王昶创造读者,就是编辑努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图书,去启迪和帮助读者意识到他们应该意识而又未曾意识到的需要(也有人称之为潜在的需要),启迪和帮助读者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创造读者”的内涵是丰富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图书市场是图书商品交换的场所。良好的图书发行秩序,是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图书市场的重要保证。建国40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新格局,图书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这对于解决读者“买书难”的问题起到了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的1993年度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评选已经揭晓,20种优秀图书获奖。这是各地宣传出版部门献给广大读者的图书精品,是落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项重要任务的具体成果。本刊这一期特开辟专栏介绍部分获奖图书,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同时也希望给更多的宣传、出版工作者以启发和借鉴,推动更多的优秀图书出版。  相似文献   

15.
精品图书及其评价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图书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在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精品图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精品图书”的由来“精品图书”顾名思义 ,是“精良的图书 ,上乘的作品” ,实际上就是内容优秀、制作精良的图书 ,是图书中的佳作。将精品与其他名词组合并非图书出版业的新创 ,早在几年前 ,就有精品购物、精品导购之说。将精品与图书联系起来组合成“精品图书” ,近年来始见于报刊。这标志着出版社品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初 ,国家处于书荒时代 ,人们渴望知识 ,渴望读书 ,这给出版行业带来无限生机 ,出版界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员要想搞好读者工作,就应当了解每一本被推荐的图书的特点和索取这本书的读者特点。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了解图书和了解读者。了解图书,就是了解它在该知识领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给读者传播什么样的知识,了解图书,就是要具备图书对读者所要求的那种学识水平,还要了解图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或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等。了解读者,就是了解该读者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及这个阶层的状况;了解读者就是了解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处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2):86-87
要求从事采编播的同志出手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那是不现实的。不要说我们,就是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也做不到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事实上,做新闻工作的尤其是做广播新闻工作的,出精品更难。因为他们的工作讲时效,要快。“慢工出细活儿”对他们不适用。他们需要“快手出细活儿”。活儿要做得又快又好,还得精,这能不难吗?因此可以说,日常播出的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路货”。  相似文献   

18.
河北科技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小百灵看图识字》系列丛书,共3盒18本,全套定价78元,出版后2个月就发行2万多套,码洋150多万元。仅1月5日吉林“地科联订货会”和2月8日第八届首都图书交易会两个会上,各地新华书店就订购了14000多套,创该社单套图书订货码洋最高纪录。一种小小的看图识字图书发行势头如此之好,何故?究其原因,就是图书的精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当前图书精品纷呈,一片春色,形势喜人,仅从最近公布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入选图书,就可说明这点。欣喜之余,多少有些隐忧。由于对精品图书的标准认识不很全面,有些出版单位在实施精品战略中,没有树立真正的精品意识,只重视抓大部头、忽视普及,只重视形式、忽视内容,只重视抓获奖书、忽视整体水平的提高,遂使一些图书或许能显赫一时,却未必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期刊发的杨牧之同志的专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谈精品图书》,联系实际,全面论述了精品图书的基本标准、本质特征和应具有的精品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出版全面繁荣,谨向读者推荐。其他企业可以依靠一个或几个名牌产品树立形象,占领市场。出版社则必须不断创造、滚动、积累图书精品,靠一批批  相似文献   

20.
上半年总结篇 一、上半年基本上没有出现全国范围内特别火爆的畅销书。这一方面说明市场竞争激烈,一本书要想从同类书中脱颖而出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读者的阅读朝多元化发展。 二、图书销售的时令因素越来越明显。如春节前后音像销售很好;而“五一”前后旅游书卖得很好。 三、地域因素将是图书发行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某个地区,只有一本钢琴辅导书卖得好,是因为它被这个地区的少年宫指定为选用教材,而不是因为同类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