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汴河漕运在北宋的漕运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北宋政府从河道的维护治理与漕运的制度管理两个方面解决汴河漕运存在的问题,保证汴河漕运的有效运行。北宋末期,由于在汴河治理方面的懈怠与漕运管理方面的失误,使得汴河漕运不断被破坏,逐渐失去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汴河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致使黄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汴河为轴心的贸易关系密切的城市带。这一过程中,汴河、交通、商业、城市之间构成了同步运动,汴河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北宋汴河的漕运制度是健全的。漕船的运行以纲为编制单位,发运司共掌200纲。纲船实行官、私船分运制。在正常的年份,汴河实行一年四运制,每年漕运的时间约有二百余日,冬日需关闭汴口。最重要的漕运制度是转般法,在它运行的百余年间,对汴河漕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北宋对汴河漕额的规定是较稳定的,基本保持在每年600万石左右。有了这套健全的漕运制度,北宋才能维系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代初年,在以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中心的漕运四渠(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中,汴河的地位独居首位.它在我国水运史上也是具有重要特色的运河.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宋政府的"生命之钱",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汴河的水源、流径、航运、淤塞、疏导等情况的原因及过程.学者们都作了较多的探讨和研究,但对它在当时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商业、贸易、漕运等经济地位的探讨.尚未见到详尽的论述.本文的目的则在于以一得之见补方家之白.以期引起学界人士对此一问题之关注.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1,(Z2):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83-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7.
公元605年,隋炀帝发河南男女百万开汴河,引黄入淮,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是,历经隋唐五代之后,却给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灾难——黄河水患。地处汴河中游的商丘地区,自然不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诗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我想通过几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唐诗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诗歌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汴河怀古》看隋炀帝千秋功过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  相似文献   

9.
隋朝开凿通济渠后,在两岸多种植柳树用来保护河堤,河堤柳景由此肇始并传承于后世。因通济渠的开凿而形成汴河新柳景观,为郑州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重现汴河新柳景观,郑州市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整治河道河堤、栽种柳树和绿化草坪以及开展生态保遗工作等,打造了一条柳青水秀的美丽运河,为通济渠沿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汴河作为唐代重要的航运水道,颇受唐代诗人的重视并常以入诗。初盛唐时汴河航运功能逐步增强,汴水诗数量较少且多为即景之作;中唐的几度兴衰也影响到汴河两岸的社会生活,此时期的汴水诗以现实题材为主;晚唐社会动荡,汴河航运几近崩溃,反思题材的咏史诗大量出现,成为汴水诗创作的主流。唐代汴水诗主要呈现了宏阔清丽的自然景观及盛衰更替的社会景观;汴水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汴堤柳”、“孤舟”与“龙舟”,以及一些边地意象;其艺术特色多是以直白晓畅的语言勾勒出自然清新的意境,以及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抒发沉郁凄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唐代后期,颍州先后隶河南、陈郑、淮西、泽潞、泾原、永平、宣武、义成诸方镇。颍州隶属如此多变,因其地处战略交通要冲,为唐朝廷和方镇瞩目并争相控制。颍州位于淮颍(蔡)漕运线,而淮颍漕运是汴河漕运的主要补充。朝廷通过调整颍州的隶属,既能保证财物的南北调运,又能遏制宣武悍镇,确保中原方镇的相对稳定,并对时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均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进汤用中的《翼駉稗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汤用中约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先二十九年(1849)尚在世。《翼駉稗编》作为蒲松龄《聊斋》之拟流,兼有《阅微草堂笔记》的特点,虽不可与二者比肩,但在道光后期文坛上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影响到《夜雨秋灯录》等小说的创作,因此鲁迅、谭正璧、孙楷第诸先生均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便”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与“便”的语义变化密切相关,而“便”的语义与其领有者相联系。“随+X+便”中定语“X”有客观情况领有者和主观意愿领有者两类。一定语境中,“X”能省略,但唐代以前只限于客观情况领有者,“便”指“客观情况之便”。唐代时,省去的“X”可以是主观意愿领有者,受句法组合成分的浸染和“便”的领有者的变化,“便”指“主观意愿之便”,“随+便”词汇化为形容词。在清代,受句法位置、“便”的领有者丢失的影响,“便”的语义进一步虚化,“随便”语法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15.
唐顺之编纂的大型古文选本《文编》旨在授人以古文之法,本文通过对《文编》选文及评点的研究,揭示出唐顺之“文法”说主要包括“文必有法”、“有法之法”和“文无定法”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文编》的编选勾勒出自秦汉至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正统,唐顺之的“文法”说正是对此古文传统的总结和继承,为清代集大成的文法思想作了理论铺垫.“文法”说是唐顺之文学思想中最为成熟和重要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6.
《订讹类编》目前主要通行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卷三重文号研究条存在较大龃龉且都有疏漏,非《订讹类编》本来面貌。此条当代研究与引用较多,但多数研究者对版本中存在的问题未予指出,影响到结论的价值,有的研究者甚至由于未注意到版本中存在的问题而得出了十分不科学的结论。此条标题应作"重字不可作:",而内容中重文标记既反映了古人的书写习惯,也反映了著者得出认识的重要根由,宜从嘉业堂丛书本作"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考出卞宝第手札系致丁日昌,其内容可与《清实录》、《清史稿》相印证。卞劝丁勿因受挫而改变除豪猾的政治措施,具有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即唐至北宋初年、北宋中期至南宋来论述西部自然环境变迁,以及由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变迁,认为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由暖转寒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一重大变化,对西部当时以及现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世仲的《大马扁》是一部适应清季革命形势,出于政治斗争需要而诬蔑康有为等人的章回小说。它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大马扁》的这种小说性质出发,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学界对它或褒或贬的评价,并给予它在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