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拉康理论中,能指是体现文化规约的象征符号,由能指构成的语言会对主体的无意识进行建构。被建构的无意识必然使主体限定自己的欲望来认同象征界。但主体的欲望也是不可消减的,主体可以借助于能指意义的不确定性来实现自我欲望的换喻性或隐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拉康在吸收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观点时,一方面颠覆了所指与能指间的关系,使能指(S)占有优先地位,而且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进行根本性的分裂;另一方面拉康把雅各布森在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区分映射在弗洛伊德的"原初过程"之上,从而最终阐明了下意识是如何像语言那样形成特定的结构。由此可知,语言在拉康精神分析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下意识是作为在主体进入象征界而付出的代价,为了了解下意识结构不得不借助语言的象征意义;这样,语言就成为独立的系统,能指把主体写入到象征秩序中,形成能指链,但事实上,形成能指链的完整意义在于特定的文化场,这种文化场包含主体与"大他者"的下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拉康源自于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独特的语言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主观性的能指网络,是主体赖以产生的基础。儿童无可选择地进入语言这一社会象征符号系统并迷失于其中,由此而出现了人的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自由联想重新发现被语言网络所异化的作为最初能指的人的无意识欲望,这一无意识欲望的本就是代表它的那几个音素、音节或字母。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语言认知活动,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可视作翻译主体,三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彰显翻译的主体间性。正确处理主体间性是翻译活动成功的一大表征,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往往起到翻译桥梁作用。译者主体和作者主体的互动关系有两种方式,即移情与对话。译者主体和读者主体的互动关系分别为赋予读者主体地位与相信读者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5.
加强象征语言的研究.可以弥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些缺憾,从而使得语言研究健康发展.从象征语言的定义、分类以及象征语言的第二层交流特性探讨象征语言在宗教、政治、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的使用情况,有助于了解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并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从能指和所指的已有研究入手,文章系统论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相互依存性,连续性、在线性和动态性,文本间性,交互性和平衡性。对能指与所指不同角度的研究,能增加对语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从能指和所指的已有研究入手,文章系统论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相互依存性,连续性、在线性和动态性,文本间性,交互性和平衡性。对能指与所指不同角度的研究,能增加对语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信息载体有两种,即自然信息载体和人工信息载体(符号);自然信息载体包括征候、植物信号和动物信号;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自然信息载体,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的理智加工而自然呈现的信息载体;它不是意义的载体,不具有意指功能。非语言符号是指主体特意制造和使用的能够独立表达一定信息的那些不属于语言符号的符号;根据其能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人体声音能指类、体态表情能指类等十多个子类;较之语言符号,它具有能指形式的多样性、形象直观性和易解性、结构和组合规则的简单性、整体上的非任意性,以及能指与所指结合的对称性和欠强制性等特性;在交际中,具有替代功能和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瑾 《现代语文》2007,(8):28-28,40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交际介质,连接的是意义和真实世界的事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作为一种能指,它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换句话说,语言符号只是主体把握客体的工具,其价值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它指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结构主义语言观里,语言是能指和所指相互作用而自成一体的符号系统。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对应的,一定的能指代表一定的所指,两者不可能分隔。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能指和所指是不具备任何的独立性的。人们一方面习惯性地遵从语言符号中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固定关系;另一方面,对这种关系的长期不变又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因此,要求新的语言因素的注入。这种要求较好地体现在现代诗歌领域。现代诗歌语言打破了能指与所指的单向对应关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单一的能指”对应“无限所指”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语言一样,都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实体。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由于所指具有非固定性与生成性,其能指便有着相对独立的本体地位。而语言只是一种纯粹的符号存在,能指仅具有传达固定所指的作用。诗歌要把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就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潜在的诗化基因,使抽象的符号存在成为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因此,突出能指、塑造能指、追求能指与所指的相互转化性,就理应成为诗语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本真存在方式的显现.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而海德格尔干脆认为,语言符号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存在之家,是文化传统的水库.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他所说的能指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能指所表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实质是翻译主体之间的对话,即借助译者,读者和作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的效果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本文将通过比较张爱玲与李文俊两位译者对《老人与海》的翻译,从主题升华、情感表达与语言风格三个方面体会翻译主体间性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进而感受翻译这门艺术在实现跨时空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冰 《考试周刊》2008,(16):188-189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语言间的交流,而不同语言交流的基础则依赖于语言之间的共性,即两种语言间存在的大量等值现象,而两种语言的个性使得翻译相对时等.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来探究翻译相对等值.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的基础上,对《庄子》文本从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及语言与世界的逻辑构造等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得出《庄子》是表现主义的文学经典的结论,并着重强调了语言自由同主体自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裔爱尔兰女作家玛利亚·埃奇沃思在《倦怠》中,以男主人公格伦索恩伯爵为叙述者,叙述了男主人公摆脱倦怠,重塑男性主体,重获男性权力的故事。男主人公的倦怠源于其主体建构过程中象征父性秩序的能指以及对应的“他者”的缺失。摆脱倦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男主人公重回主体建构本源,重新开始建构权力主体,重拾主体权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师、学生与网络是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三大主体,三者之间如何充分互动是能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哲学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环境下的主体间互动模式.结合胡塞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以及勒维纳斯等哲学家的理论,本文认为网络既是师生对话、交往的平台,也是代表文本作者的第三方主体,它与师生通过文本媒介展开“对话”,并在对话中形成共识,从而达到三方视界的融合.主体之间的冲突不再以强制手段或某一方的屈服来解决,而是在人之为人的基础上,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恰能极大地促进主体之间真实自在的交流.可以说,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具有镜象关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异。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精密性和逻辑性;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因此汉语发展了—种能指优势。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成果,在语言符号上表现为能指发生循环导致所指不断生发而产生无限丰富的情趣和意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以主客体的内质同构为基础,呈现出一种持续不断的双向流动性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