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杂剧《西游记》思想内容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学术界偶有论及杂剧《西游记》时 ,多斥其内容庞杂、宗教色彩浓厚。但若认真分析作品 ,知人论世 ,该剧的思想成就是很高的。具体表现在 :淡化了前代取经作品的宗教色彩 ,以三教圆融增强了入世精神 ;在鲜明的娱乐色彩中 ,反映了新兴市民的趣味和价值观 ;具有反理学、崇人欲的时代特色 ,尤其是进步的妇女观值得重视 ;歌颂了为追求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坚韧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景贤的大型连台本杂剧《西游记》将民间流传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搬上戏曲舞台。围绕孙悟空这一富有叛逆精神和神奇色彩的典型形象,剧作以曲笔多侧面地揭示了元末深刻的社会危机,但在讴歌被压迫否定现存秩序的反抗斗争的同时,却倡导人们皈依佛门以抗衡物欲的诱惑、摆脱生存的困境;而在让剧中人现身说法、向世人灌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佛教义理的形象化过程中,又对苦空寂灭的宗教禁欲主义予以辛辣的嘲弄,肯定了源自人类自主天性的爱与欲,表现出元末人在日益高涨的市民意识濡染下谋求个性解放的潜在愿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结合两的整体关系,指出《西游记》杂剧记叙唐僧取经内容完整,结构宏大,由此演进为小说具有必然性,并进而对它在后世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具体、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盛明杂剧》是收录明杂剧最丰富、最重要的杂剧选集。明代杂剧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是南杂剧,南杂剧是对元杂剧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体制方面,而《盛明杂剧》中收录的南杂剧占选集的86.67%,因而对《盛明杂剧》体制进行分析能对南杂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复杂创作心态,这种心态集中体现在他的杂剧形象张珪身上,然后论述关汉卿通过三个对比完成张珪形象的塑造,最后,从以上叙述中,总结张珪形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字经>是封建时代儿童的启蒙用书.但在当前有些学校启用该书作为学生的选修教材.究竟<三字经>有何魅力?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它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二是它的现实意义.<三字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包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伦理训诫.它在很多方面对现代人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现有4个版本传世。其中,《古杂剧》明代顾曲斋刻本与臧懋循编《元曲选》明万历年刻本在曲牌、曲辞、宾白等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风格也不甚相同。《古杂剧》本是《望江亭》明刻本中制作较为精良的上乘之作,而《元曲选》本是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杂剧选集。臧懋循在选编《元曲选》的过程中对元杂剧剧本的改动是造成二者文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塑造了诸多杰出少儿形象,笔者着重从德、智、体、美、劳多角度挖掘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路遥的小说《人生》主要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知识青年高加林离开农村进城,在城市里奋斗打拼,又无奈被迫还乡的故事,其戏剧性的人生际遇,不仅照见了现代性精神追求下年轻一代人难以安放的心灵,也穿插串联起一段权衡得失的恋爱故事。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小说的男主人公不得不暂时妥协于命运,留在了农村。通过故事文本细读和人物形象研究,可以看到高加林身上折射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无数农村知识青年正在面临的相似处境,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都面临人生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9,(1):96-99
明刻本《盛明杂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南方士大夫群体的杂剧创作水平与用韵水准。全书基本上以《中原音韵》音系为用韵标准,但因创作地域、作者以及受众的整体"南化",难免受到方音与古音残留的影响,总体呈现出南北混合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18-120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着神魔小说的最高成就。它通过孙悟空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曲折地映射和揭露了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广大市民反对强权、蔑视统治阶级权威的反抗精神和中华民族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它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思想内涵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剧家。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咏雪的诗词不少,但大多数仅着眼于对雪本身的描写,抒发个人的乐趣。而毛泽东这首词,是咏雪而又不停留在雪上,从写雪景到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把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尽收笔下;从描写伟大河山进而评论历史人物,从过去的秦皇汉武一直写到今天的风流人物。在描写和评论中,善于抓住典型环境和人物事件加以集中概括,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气魄雄伟达到了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15.
元明同题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曲江池》)皆取材自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但石君宝与朱有燉均在继承《李娃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编.元明两种杂剧在体制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元代石君宝、明初朱有燉作为各自时代的代表性杂剧作家,他们的杂剧创作均受到各自时代背景的影响.朱有燉的《曲江池》在借鉴石君...  相似文献   

16.
伍员是中国古代久负盛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春秋战国以来,载录伍员事迹的史传稗说代不乏籍,敷衍伍员故事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伍子胥变文>与杂剧<伍员吹箫>就是以伍员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说唱和戏曲文学作品.<伍子胥变文>是唐代敦煌文学敷衍这一题材的唯一作品,<伍员吹箫>是谱叙这一题材最有深刻思想意蕴、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现存杂剧.这两部作品虽都以春秋时期楚国伍员替父兄报仇的历史事实为素材,却由于作品文本体式与作者思想倾向、艺术功力的不同,在创作方面也呈现出了显著区别与悬殊差异.比较它们的异同,对深入认识和准确评价中国俗文学在唐元时代的演变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杂剧是元代篇幅最长的戏曲作品,它是1927年在日本内阁文库发现的。它的发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它的整理和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郑光祖杂剧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蕴含着相当严肃的人生观,道德观,爱情观,婚姻观和社会历史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初无名氏杂剧作品《危太朴衣锦还乡》在《曲录》中被误题为《危太朴后庭花》,错误来源于《啸馀谱》。《啸馀谱》之错,在于该书混淆并误刻了"影写洪武间刻本"《太和正音谱》中"古今无名氏杂剧一百一十本"前后相邻两个剧目名称。《危太朴衣锦还乡》的主题,是时人借以暴露、讽刺、批判危素,以达到宣扬"忠君"思想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