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益性机构与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农技推广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目前农技推广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如何与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者结合,共同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肃省农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对科技成果转化认知及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行为对农户技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与其成果转化认知大相径庭,公共渠道成为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特征,技术信息供给不充分,科技到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旧突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成果转化模式逐步形成,但各种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户需求。新型农技成果转化主体数量少、带动能力弱,农技推广机构仍将是未来农技成果转化最重要主体,但合作社发展潜力巨大并将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农户赋予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共同愿望与诉求,农户生产经营理念正由传统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农技推广机构为培训主体,以技术指导为主的单一的农户技术服务方式导致农技成果转化率低,效果差,农户技术服务方式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供需契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异质类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表现出一定差异。为深入探究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有关技术供求状态,构建农技供求契合度模型,利用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技术内容维度对我国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中的供给环节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环节的契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显示,五种类型异质类农户的供求契合程度呈现一种逐步递增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农技推广机制运行过程中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5.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弱化现象透视--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组织的推广职能已经不同程度弱化。除了推广机制的因素外,农业的“小部门化”趋势导致基层政府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不重视;农枝人员对农业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从农人数和耕地面积减少也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显得相对庞大。同时,各类非政府组织取代了原先政府农技推广组织的部分职能。因此,对农技推广制度进行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实证研究方法,对2012年实行分类管理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年限、单位所在地、待遇满意度、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修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的评价对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从完善农技推广法律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几方面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的核心主题是农民合作社与农技推广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对地方政府、农技推广部门、技术骨干和普通农户存在着吸纳行为。这种吸纳行为不仅重塑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而且促进了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导致小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为此,政府部门需要扭转惠农资源的倾向性分配,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农技服务面向小农户,从而抑制重塑的消极影响,最终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10份有效问卷收集的量化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的3个公因子——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政策制度安排、高校管理者对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态度、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需求与价值体现,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结合3个公因子及其中负荷量高的子因子与组织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三个区的19个乡镇农技推广站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站"三权归乡(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县乡农技推广业务脱节、管人和管事职权分离,是导致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管理缺位、经费无保障、服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传统计划条件下形成的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三权归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应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体系以及创新竞聘考核机制等,来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三个区的19个乡镇农技推广站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站“三权归乡(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县乡农技推广业务脱节、管人和管事职权分离,是导致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管理缺位、经费无保障、服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传统计划条件下形成的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三权归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应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体系以及创新竞聘考核机制等,来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农技推广过程中,作为在农村社区某一范围内对其他农民的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能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对能人的概念进行具体阐释,认为"能人效应"是示范效应、公益效应、信息共享效应与磁化效应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扩大"能人效应",以期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化农技推广,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上2006—2016年间以农技推广为主题的5 551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梳理近几年农技推广研究的基础文献、研究团体、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对于农技推广的研究关注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作者的高被引文献构成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农技推广学术研究尚未形成主流的代表流派,研究比较宽泛。研究热点集中在基层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职业农民培养等问题上。对此,从学术研究、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对我国的农技推广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中国14省42个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所辖的566位农技人员及其对应指导的4729位农户进行广泛调研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以农户为评价主体对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推广行为和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技员个人特征、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的收入分配、工作安排、考核激励、机构发展等机制对农技员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就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对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技推广人员的高职业忠诚度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技推广人员的职业忠诚度问题。发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具有超高的职业忠诚度和工作、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超高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消极"的忠诚,"能力洼地"效应和"相对满意"效应是其重要的成因。而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建议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同时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收入水平,慎重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并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农技推广与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河南省634份粮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粮农耕地持续保护程度,实证分析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期望确认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1)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均显著促进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与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基于代际差异分析,基层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无群组差异,而数字农技推广对新生代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更显著;(3)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在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中呈现出互补效应;(4)基层农技推广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降低风险期望确认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而数字农技推广主要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结论】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与数字农技推广建设的同时,也应发挥“线上”与“线下”农技推广的互补效应,以帮助粮农形成较为客观的期望水平,进而促使粮农持续实施耕地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8.
农村意见领袖参与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意见领袖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对其他村民的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因其特殊的社会位置和资源禀赋而成为连接农技推广机构和个体农户的重要"接点",通过体制内需求的契合可以有效降低推广单位与普通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根据当前农村意见领袖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可将其划分为技术型、经济型、政府赋权型和文化型四种,他们分别以技术示范、社会服务、组织引导、人格担保等方式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着特定作用。为促进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完善,可尝试从培育对象、培育方式、规制手段、参与机制四个层面对其加强引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浙江原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服务机制、服务功能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越来越难以适应。为此,要加强浙江农技推广资源重整和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20.
科研院所专家负责制的农技推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农技推广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科研院所专家负责制的农技推广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