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班主任要使自己能够以一种在教育叙事中审视自我生存状态和体验教育生活幸福感的自觉态度来积极构建一种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如此,班主任就可以在对日常班级管理事件的审察、处理和反思中获得正确的自我认同和丰富的管理智慧。将叙事研究应用于中小学班主任职业生活中使其成为班主任个体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方再香 《考试周刊》2013,(72):189-189
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基于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如何,直接决定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程度如何。只有具有幸福感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学生,而班主任能否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与班主任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有着密切联系,文章从班主任自身角度出发,探究提升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是最近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可见整个社会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什么?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有许多,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其中这几个方面影响尤为突出:心理参照系,成就动机程度和本体安全感。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呢?本文结合笔者所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印军 《辅导员》2013,(22):16-17
<正>幸福,是人身处于美好生活之中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积极体验就是一种幸福感,是人与生活的一种极致融洽。教师的幸福感同样取决于他对教育生活的体验,如果这种生活体验带给他一种心理满足,带给他一种成就感,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他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一并幸福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是最近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可见整个社会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什么?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有许多,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其中这几个方面影响尤为突出:心理参照系,成就动机程度和本体安全感.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呢?本文结合笔者所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幸福感是社会成员通过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所产生的关于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积极心理体验.学校教育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积极心理体验既可以在心理健康课上开展,也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7.
邵晓华 《成才之路》2014,(20):21-2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班主任是高中生生活与学习的引领者,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情感定型的关键时期,高中班主任应加大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保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增强抗压能力,保障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这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1)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全面开展知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忽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自卑、自闭等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学校号召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认真贯彻实施,对教育结果也漠不关心,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2)班主任素养不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本身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教学经验,很多班主任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在授课上显得力不从心。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上的经验以及自身对心理学的理解,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教育。(3)缺乏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始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时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人手,很多班主任只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心理障碍而忽视了学生生活方面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幸福感是师范生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整体性、肯定性评价,是一种积极主导的情感体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继承者、实践者,能否在培养过程中体验幸福,不仅关乎个人的专业成长,更是关乎千千万万学生的成长,关乎教育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关注师范生幸福感,理应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下普通高中班主任面临多重压力,心理状况堪忧,如果班主任不注意自我减压、自我调适,那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必将受到影响,同时还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效果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班主任唯有通过积极"自救"的途径,给自己的心灵注入阳光,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才能获取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幸福感不仅是一种积极、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它更加强调个人潜能的实现。心理幸福感作为一种健康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分析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六个维度高分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幸福感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在于增强当前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幸福感培养的认识与理解,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是切实推动中小学生成长、深度体验班级共同体建构以及不断彰显自身价值的生命历程.然而,无边界的工作负荷、有限的津贴薪酬、"泛污名化"的社会声望以及复杂化的教育对象正深度影响着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应从政策制度完善、津贴薪酬保障以及专业教育培养三个方面,进一步提振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是切实推动中小学生成长、深度体验班级共同体建构以及不断彰显自身价值的生命历程.然而,无边界的工作负荷、有限的津贴薪酬、"泛污名化"的社会声望以及复杂化的教育对象正深度影响着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应从政策制度完善、津贴薪酬保障以及专业教育培养三个方面,进一步提振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性格优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招募1052名在校中小学生,分别完成儿童版积极心理品质问卷(VIA—Youth)、幸福感指数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研究发现:重庆市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格优势和幸福感指数、心理满意度呈负相关,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其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生活满意度在学校所在地、独生子女、生活状况、家庭氛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勇气、正义对幸福感指数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勇气、仁慈、超越自我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自制对心理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认知评价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从情感体验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平衡的结果;从形式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从内容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财富、人格、文化和年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格理论、比较理论、目标理论、适应平衡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作为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情感评估模式和认知评估模式成为主观幸福感测评的两种基本取向。当前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着"研究领域分布不均"、"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具有还原论和简单化倾向"、"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分离"等方面的不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有融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自编量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淮安市5所高校240名辅导员与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探讨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重点比较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职业幸福感的差异性,以期为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均高于班主任。因此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创设职业氛围、改善职业待遇、提高职业能力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这一概念迁移到学科教学中,幸福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澳大利亚数学教育专家克拉克森等人提出了“数学幸福感”的概念,认为“数学幸福感是学习者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和认知,以及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或情绪”[1]。它从积极的情绪体验开始,随着学习者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展、学习体验的不断丰富,最终发展为学习者的一种数学学习品质。可见,数学幸福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个体形成的数学学习经验与能力的一种价值标准,其本质是个体对数学学习稳定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实施主体,其个人修养及个人人格魅力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班主任的工作特点,从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班主任个人人格魅力塑造与提升的可行路径,即用积极信念引领指导实践,以智慧体验感受职业幸福感,在不断反思中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当前,班主任在工作中面临很多压力,除了需要提升必备的专业素养,以从容地应对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外,还要学会调适身心,提升抗压能力。班主任可以尝试在工作之外寻求力量和慰藉,以提升自我抗压能力。一是学会向大自然借力。如果教师的视域始终囿于教师职业本身,那么可能很难体认到职业幸福感。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育人的复杂性使得教育者很难一劳永逸。所以,班主任即便“备足功课”,也难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的挑战,产生新的压力。已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够帮助个体恢复消耗掉的心理资源,缓解个体的精神压力。因此,班主任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有必要在工作之余寻找生活中的诗意,多接触大自然,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解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