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呆在宿舍或家里,过着"隐居"的生活,成为"时尚宅人".本文力图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宅"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热衷于"宅"生活的原因,并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宅"门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宅"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业的发展及高校舆情引导带来不利的影响。"宅"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生缺少合理的学习生活规划和大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高校应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观等措施积极应对,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现象明显.开展"三走"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广州6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数据描述统计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对"宅"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回归模型表明,高年级、独生子女、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没有兼职的大学生,越容易成为"宅"大学生,最后对加强"三走"活动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宅在宿舍,成为所谓"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改革课程考试入手,对"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改革意见.认为"思想品德修养"课不应成为一门纯政治教育课,而应着重对大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思维方式训练,解决大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应放弃原有的考试方式,代之以一个比较科学的全面的测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宅"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宅"现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宅"现象的概念、影响、成因、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以数字网络为代表的新传媒技术的普及,而这些新传媒技术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构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宅居"现象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蔓延的,而紧跟时尚的大学生又是"宅居"动物中的一个重要"部落"。笔者将重点立足于新媒介时代的背景,并从新传媒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的"宅居"现象,以便对此现象做出客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我们既要正视它消极的方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文章以在大学生中蔓延与风靡的"开心农场"游戏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作用。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大学生"宅"现象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一现象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宅"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从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思政工作者素质结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深入思考并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宅"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宅"成为现代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催生了"御宅族"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作为思维活跃,网络操作熟练的大学生,其中一部分也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御宅族"这一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文章着重对大学生"御宅族"生活进行调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特征、生活环境,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御宅族"现象引发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足够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深入大学校园,关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形态,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度过课外时间的首选是"宅"起来,"宅"在宿舍,足不出户。同时,大学生作为3G时代的主要消费群,这种生活方式下,他们接触网络、手机、博客、微博和SNS等新媒体的频率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江总历梁、陈、隋三代,他因"狎客"之名和身仕三朝的经历在后世饱受争议;也因遭逢乱世阅尽沧桑为后人所喟叹.后世诗人咏及江总,常以其宅邸为凭吊对象,"江总宅"成为意蕴丰富的诗歌意象."江总宅"作为文人庭院的代表,是优雅闲适、诗酒风流的文人生活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饱含了感慨时空转换、世事沧桑的深沉意蕴.与其他历史遗迹相比,"江总宅"融合了江总的身世行迹,突出了个体身处巨大的世事变迁中的渺小与无奈,极易引发身处易代之际的后世文人的强烈共鸣,是其六朝情结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领导和师资建设,改进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加强科学研究,挖掘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业内     
《教育与职业》2013,(4):20-21
高校治"宅""高校首先在了解尊重大学生的喜好基础上,让每个人都参加体育锻炼,让宅的同学宅不下去,才能使青少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一个明显的拐点。"——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相似文献   

20.
曹菊梅 《文教资料》2008,(4):200-201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是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两课"教学新模式,要立足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原则,使之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两课"教学形式."两课"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灵活多样;创新实践教学做到丰富多彩;改革考核方式做到目标明确,科学公正;创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