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点提炼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4点:(1)器材选择: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应选择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实验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相似文献   

2.
器材:J2507型光具座、蜡烛(2支)、火柴。方法:将3OcmX24cm的玻璃板插在屏插座上,在光具座轨道清块上依次固定蜡烛和玻璃板,并使玻璃板与轨道垂直。点燃玻璃板前面这支蜡烛,可使学生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在玻璃板后面的滑块上再固定一支同样的蜡烛,并移动它,用视差法判断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便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一次。特点:1.蜡烛和玻璃板的稳定性高,且便于移动。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以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直接读出。3.可转动,使不同座位上的学生都能观察…  相似文献   

3.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同样大小的两只蜡烛? 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用两只相同大小的蜡烛,为了表示像是虚像,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一侧,使之与像重合,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有利于比较一蜡烛与另一蜡烛所成的像是否大小相等,从而间接比较蜡烛与其像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被人们当做废物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以变废为宝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应用 .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图 1如图 1所示 ,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 ,手持弹簧秤上端 ,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 2所示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图 2玻璃板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5.
平面镜成像特点要从“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三个方面来描述。怎样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呢?1演示实验提出探究课题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照镜子,镜子里和你同样的面孔的“人”就是你的像。也就是说“平面镜能够成像”。接下来,演示实验“平面镜能够成像”。在“旋转光具座”中部安装上一块较大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镜后放一支没点燃的蜡烛,调节镜后蜡烛的位置,使得后面的蜡烛像点燃了似的。旋转“光具座”,让各个方位的同学先后都观察到现象。告诉学生,镜后的蜡烛正好记…  相似文献   

6.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当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文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茭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茭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  相似文献   

8.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只能在讲台里临时立一块玻璃板(玻璃面对着学生,且位置固定不变),然后在玻璃板前竖立一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玻璃板面向着学生,使得实验时的物与像的连线和学生的视线基本平行,学生很难观察和准确判断物体与镜的距离和像与镜的距离关系,实验效果极差。针对这  相似文献   

9.
材料玻璃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板一块,几本书,盛水的水盆。步骤1.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图1)。2.玻璃板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约5厘米高(图2)。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图3)。4.用点燃的蜡烛去烤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图4)。为什么不用蜡烛烤,杯子就不动呢?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让我们先看两个实验:实验1如图1,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为一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的示意图.地面上的阴影也呈圆形,与圆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想一想如果桌面是不规则的图形,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会是什么形状?图1图2图3实验2(“小孔成像”物理实验)如图2,点燃的蜡烛透过暗盒的小孔在盒壁上成像,调整物距(蜡烛与小孔O的距离)或像距(蜡烛的像与小孔O的距离),可以得到各种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蜡烛“像”.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日常生活中的相似图形比比皆是,如两张比例尺不同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11.
赵陇安 《甘肃教育》2003,(12):42-42
初二物理中的《研究平面镜成像》的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重要实验。以往没有现成的教具,老师在教学中都按教材介绍的演示方法来演示。器材只有一块平板玻璃_两支高度相同的蜡烛和铁架台。实验时把玻璃板当做平面镜用铁架台的夹子夹住,面对学生,竖直放在桌面上,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侧隐约看到蜡烛的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准备:1.“主蜡烛”一支。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过程:活动一看蜡烛燃烧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如插在泡沫块上或小瓶子里。)2.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用J2 5 0 7型光具座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与“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两个学生实验时 ,存在着不足 ,为此 ,我们进行了改进。a .不足之处。蜡烛台中间不易固定蜡烛。烛台中间是一个直径 4mm的螺母 ,用于连接固定用支杆 ,蜡烛只能放在左右两边圆形平台上 ,如图 1所示的A、B处。这种情况下蜡烛台放置方位必须使A、B中心连线方向与轨道方向一致。但由于A、B中心到烛台中心C有一定距离 ,且不是整数 ,而烛台位置在标尺上的读数却是指中心C的位置 ,这样给计算物距带来麻烦 ,也增加了产生实验误差的因素。有的…  相似文献   

14.
蜡烛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物品,关于蜡烛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1.提出问题问题1: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枝长短不同的蜡烛同时点燃,如图1所示,哪枝蜡烛先熄灭? 问题2:如果把烧杯罩在两枝蜡烛上方,如图2所示,情况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杨付生 《物理教师》2002,23(2):35-36
本刊 2 0 0 1年第 4期《透镜教学应注意两种观察结果的差别》一文中列举的一定大小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实像光路如图 1所示 .文后总结眼睛在P1CP2 所围区域内能看到AB整体的像A′B′.(即P1CP2 所围区图 1域为全像A′B′的观察范围 )许多资料也都有类似作图和总结 .我认为总结是不全面的 ,要画观察范围 ,对象当然是人看 ,由于人眼本身结构的限制 ,人眼不一定能看清或看到人眼前方的物体 .按正常眼说 ,人眼的近点是 1 0cm ,像A′B′在人眼前方 1 0cm以内时 ,即使眼球焦距调到最小 ,A′B′在人眼中成的像也不会被人感觉到…  相似文献   

16.
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 .对于这三个判定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1 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判定公理的认知1.如图 1,用三根硬木条制成“三线八角”活动教具 .把木条a ,c固定不动 ,让木条b绕着A点转动 ,显然∠ 1的大小也在变化 .T :b转到什么位置时 ,有b∥a ?S :b转到图 1所示的虚线位置时 ,有b∥a .图 1       图 22 .如图 2 ,演示过直线AB外一点P画AB的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观察画平行线的过程 .T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 ,三角板的一边为什么要紧贴着直尺进行移动 ?S …  相似文献   

17.
将光具座、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1所示装好,然后将蜡烛由远移近凸透像,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在光屏上依次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和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屏上无像,但用眼睛从右向左观察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许多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归纳出的成像情况。那么,是否只有这几种像呢?  相似文献   

18.
1 北京卷题 18 如图 1,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 ,上、下底面平行且均矩形 ,相对的侧面与同一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相等 ,侧棱延长后相交于E、F两点 ,上、下底面矩形的长、宽分别为c ,d与a ,b ,且a >c,b >d ,两底面间的距离为h . 求侧面ABB1A1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 证明 :EF∥面ABCD ; 在估测该多面体的体积时 ,经常运用近似公式V估 =S中截面·h来计算 ,已知它的体积公式是V= h6 (S上底面 +4S中截面 +S下底面 ,试判断V估 与V的大小关系 ,并加以证明 .图 1解 :  作B1E1⊥AB于E…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20.
1.蜡烛A比蜡烛B长1厘米。在下午5:30将蜡烛A点燃,而在下午7:00将蜡烛B点燃,这两根蜡烛分别以匀速燃烧。在晚上9:30的时候,两根蜡烛未燃烧的长度一样。在晚上1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