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正确理解h的含义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深度与高度的区别高度是指某点到容器底的距离,一般在底面的上方,深度是液体内某点、到液体表面的距离,在液面的下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图1所示,A点距容器底的高度为4厘米.距液面的深度则为3厘米2.明B采区与长应的区别某段液往长度是指液往上面某点到波往下面对应点的距离,它既可能是竖直的,也可能是倾斜的,而深度是液往下面共点到液面的竖立距离.如图2所示容器中波往长度为Zo僵来由几何知识可知容器底到液面的深度却为10厘米.LWe,3.记得双压足足抱住体内菜点到自由住面的坚在…  相似文献   

2.
一、理解公式p=ρghp=ρgh是由压强的定义式p=F/S推导而来,一般用来计算液体的压强。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被研究点到液面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等均无关。公式中的h指的是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高度而不是指液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3.
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的“h”是指液体的深度,即液体中某一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不能把“h”叫做高度,因为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液体底部的距离.深度h的大小与容器的粗细、形状以及是否倾斜均无关.如图1,A、B、C三点液体的深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公式p=ρgh对于计算液体压强是普遍用的,它表明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和液体的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液体的重和容器形状等均无关.例1求图1中A处煤油的压强.分析:公式p=ρgh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部计算压强的那一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那一点到容器底部的竖直距离(此距离为高度),也不是倾斜的容器的长  相似文献   

5.
<正>类型题一:以理解深度h为纽带的液体压强比较【解题策略】(1)理解液体的深度h的内涵:深度h是指从自由液面到所研究点的竖直距离。(2)利用p=ρgh进行分析判断。例1 (原创)如图1,水中的鱼距离湖底、石头距离湖面均为5 m,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相似文献   

6.
例1一个容器里盛有12cm深的水,水中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5cm,则A点处的压强是。错解p=ρgh=1×103kg/m3×10N/kg×(0.12m-0.05m)=7×102Pa。分析公式中的h不是高度,而是深度,所谓深度指的是此处到水面的竖直高度,所以此题h=5cm。例2如图1所示,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放两个相同的物体,则窗口中液面刚好相平,则A液.p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pB。B.pA相似文献   

7.
先看《代数》第三册第67页上一个复习题:如图1,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设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则AP=t厘米,PB=(6-t)厘米;BQ=2t厘米.图1依题意得,21(6-t)2t=8.整理得,t2-6t+8=0.t1=2,t2=4.答:略.这是设置在《代数》书中的问题,主要考查根据面积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其实这便是动态几何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挖掘出更丰富的问题如下:(1)多少秒后,PQ与A…  相似文献   

8.
题目 原先起跳时,先曲腿下蹲,然后突然登地。从开始登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对其中的“h”,学习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加深理解,以避免练习中错误的出现。1“h深”度是:深应度是而从不液是高度面向下到某需测量处;高度:应是从底面向上到某需测量处;两者是不同,如图1所示。例1如图2所示,水杯的高15cm,底厚1.5cm,水杯距杯口1.5cm,试求图中A处的压强。解由图2所示可知,液面到A点,深度为hA=15cm-1.5cm-1.5cm-4cm=8cm。所以A点处压强pA=ρ水ghA=1×103kg/m3×10N/kg×0.08m=800Pa。注意:切不可将其cm误认为是“h”的值,这是A距容器底的高度。2“h”应是竖直距离,而不是“倾斜”的长…  相似文献   

10.
原题:(2005年第1套理综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3题原题为: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度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为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设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题目 点P与点F( 2 ,0 )的距离和与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 1∶ 2 ,求点P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解法 1:设P(x ,y)是轨迹上的任意一点 ,它到直线x =8的距离为d ,则|PF|d =12 ,即(x -2 ) 2 y2|x -8|=12 .两边平方、整理得x2 2y2 8x =5 6,也就是(x 4 ) 272 y23 6=1.这就是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它表示一个中心在 ( -4 ,0 ) ,焦点为F′( -10 ,0 ) ,F( 2 ,0 ) ,长轴长是 12 2的椭圆 ,如图所示 .解法 2 :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知所求动点P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其焦点在x轴上 .因为焦点F( 2 ,0 ) ,准线x =8,所以c=2 ,a2c=8,解得a2 …  相似文献   

13.
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比较液体的深度;或在深度相同时比较密度,从而判断出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但有时会遇到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入容器后,液面的高度也不同的情况,尤其是密度大深度小或密度小深度大的问题,就不能简单地应用公式p=ρgh判断,这时可采用下面的特殊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归纳了正方体中比较典型的与组合数相关的问题 ,特介绍如下 .图 1(1 )正方体的1 2条棱中任取两条 ,有 C1 8· C23=2 4种相交的情形 ,有C1 3·C24 =1 8种平行的情形 ,有 C21 2 - C1 8C23- C1 3· C24 =2 4种异面的情形 .其中 C23是指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任取两条 ;C1 8对应 8个顶点 .C1 3· C24 是指左右水平、前后水平、上下垂直这三种情形的棱各有四条且从中任取两条 .图 2(2 )正方体的 8个顶点中任取 4个 ,能够形成三棱锥的有 C48- 6 - 4 - 2 =5 8种情形 .其中 6 ,4,2分别表示三类 4个点共面的情形 .上下左右前后是正方体的 …  相似文献   

15.
王武廷 《物理教师》2003,24(1):32-33
在新版中专物理教材中 ,有一道例题如下 :[例 1 ]1 992年 8月 1 4日 ,我国“长二捆”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时 ,总质量为 4 .6× 1 0 5kg ,起飞推力为 6 .0× 1 0 6N .求起飞后 5 .0s末火箭上升的速度和图 1距地面的高度 (不计空气阻力 ) .解 :以火箭为研究对象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火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竖直向上的推力F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 ,如图 1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 =F -G =ma ,可得a =F -Gm =(6 .0× 1 0 6-4 .6× 1 0 5×9.8) /(4 .6× 1 0 5) =3.2 4 (m/s2 ) ,v=at=3.2 4× 5 .0 =1 6 .2 (m/s) ,s=12 at2 =12 × …  相似文献   

16.
如图1所示,玻璃管内充满水银,h=0.5米,大气压强为p=1.01×105帕.那么,玻璃管A端点受到的压强是多少?分析此题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液体压强计算.如果玻璃管足够长(大约1米),那么管内水银柱高度应是76厘米(0.76米),即大气压能支持0.76米的水银柱,如图2.在水银面上方高为h=0.5米处取一点A’来研究.A’处受到的压强应等于0.76米-0.5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解法1直接用液体压强公式得:PA’=PA=Pgh二13.6x103千克/米3x9.8牛/千克X(0.76-0.5)米。3.46XI矿帕.解法2用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的方法解,0.76米…  相似文献   

17.
题目 双曲线 x29-y21 6 =1的两个焦点为F1 、F2 ,点P在双曲线上 .若PF1 ⊥PF2 ,则点P到x轴的距离是 .这是一道典型的与焦点三角形有关问题 .焦点三角形是指以椭圆 (或双曲线 )的焦距F1 F2 为底边 ,顶点P在椭圆 (或双曲线 )上的三角形 .分析 本题与 2 0 0 0年高考第1 4题类似 ,有多种思路 .设点P(x0 ,y0 ) ,则 |y0 |就是点P到x轴的距离 ,故只需求出点P的纵坐标即可 (如图 1 ) .解法 1 焦半径法在双曲线中 ,a=3,b =4,c=5.依焦半径公式知|PF1 |=53x0 3,|PF2 |=53x0 -3,由勾股定理 ,得|PF1 |2 …  相似文献   

18.
~~公式h=12gt2可知t=2hg姨,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由水平速度和下落时间共同决定.例3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其速度方向由跟竖直方向成60°角变为跟竖直方向成45°角,求抛出时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取g=10m/s2)解析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可知各速度关系如图4所示,v0ctg45°-v0ctg60°=gΔt.解得v0=23.7m/s,由vy=v0ctg45°和v2y=2gh得h=v2y2g=(v0ctg45°)22g=28.0m.三、平抛运动知识的迁移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将这一运动的解题思路和处理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平抛运动的问题上来,已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例4光滑斜…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是20焦耳,若不计空气阻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米o吵,力,当它落回抛出点时的动能是.焦耳,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 机械能是_焦耳.速度.(填“快”或“慢”).4.一个水池中水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 2.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个面积为10厘米‘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 受水的压强大小为_帕斯卡,塞子受水越_.的压力大小为_牛顿k取 10 N/kg). 3.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当它达到最高5.在距离平面镜6厘米处,与镜面平行放置一根蜡烛,…  相似文献   

20.
实数     
测试 (一 )A组1.在 Rt△ A BC中 ,a2 + b2 =c2 ,若 a=4 ,b=5时 ,估算 c约为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 .9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3.化简 | 3.14 -π| + | 3.14 +π| =.4 .比较大小 :2 - 52 - 3(填“>”或“<”) .5.在 2 27、 - 4、 - 8、 - 3 8、π、0 .10 10 0 10 0 0 1…中有理数有个 ,无理数有个 .6 .求 x:- 2 7( 2 x - 1) 3 =1,则 x =.7.已知实数 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旁 ,且 | a| =| b| ,那么 ba+ b =.8.代数式 2 - xx 有意义 ,x应满足的条件是.9.人站在水平高度为 h米的地方 ,对水平线上物体的可视距离为 d千米 ,它们近似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